進入3月份,國內玉米現貨市場迎來開門紅,多數地區玉米現貨價格紛紛上調。東北地區收購價整體上調10~30元/噸,華北產區終端收購價上調20~40元/噸,北方港口平艙價上調20元/噸,廣東港口成交價上漲10元/噸。
從目前的玉米市場環境以及潛在因素分析,筆者認為,3月份玉米價格非但不能高枕無憂,而且很有可能出現新一輪震蕩調整。
隨著多數地區交通運輸的恢復,基層糧源購銷開始活躍起來,但實際的上量規模仍未達到一個相對理想的水平。目前國內玉米主產區的收購進度較去年同期仍落后400萬噸以上。
意味著當前玉米市場的糧源積壓情況依然較為明顯,且短期國內基層玉米收購力度也無法與往年同期相比,未來收購進度的滯后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考慮到糧農長期的售糧習慣以及變現的需求,3月中下旬或將迎來更大規模的基層糧源上量,現貨供應量也將因此進一步增長。
受疫情影響,國內酒精企業當前的開機情況的確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對原料玉米的需求同比增加。除此之外,其他下游企業包括深加工及原料需求量更大的飼料加工企業,其整體開機情況與往年同期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其對原料的需求也相對疲軟,多數企業采取隨用隨采的模式來維持相對較低的開機。 目前國內加工企業多數處于比較尷尬的狀態,下游需求不高,無論是主產品(酒精除外),還是副產品(DDGS供應量過剩)都是如此,而原料價格相對來說仍處于較高水平,在缺乏利潤支撐的前提下,企業便失去了進一步提升開機的動力。
目前對于下游終端需求的恢復速度,仍應保持一個相對保守的態度。對于3月初的集體高開,更多只是復工的企業數量增加了,短期內形成了一個需求有所增長的“假象”。
后期隨著基層糧源的上量規模不斷擴大,不排除在月末某個時間段出現售糧高峰,一旦出現,屆時如果市場整體需求并未回到往年同期常規水平,勢必形成糧價再一次深度調整。(原文刊登于2020年3月5日糧油市場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