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隨之,食品工業增速也逐步放緩。據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遞增13%,利潤年均增長15.5%。2015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比上年同期回落2.9個百分點。1-9月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1,869.7億元,增長5.0%,利潤總額5,611.1億元,同比增長9.2%。
在食品行業發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出現回落的背景下,食品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也雙雙放緩,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堅持自主創新是主要途徑之一。正如利樂公司在其近期發表的《探索飲料市場新機遇》一文中所寫到的,“創新將是飲料行業未來幾年重要的成長引擎”。
同樣,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在飲料工業協會年會上也表達了這一觀點,他表示:“飲料行業要走出低谷,恢復良性發展,根本的出路還是在‘創新發展’上。事實上,國內外還有大量具有健康功效的新資源食品可供研究開發,我國傳統中醫的‘藥食同源’理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老百姓認知度亦很高,因此在這些方面都可以進行深入的挖掘,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菌種技術開發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產品!
除了堅持創新,企業還必須能把握市場發展趨勢,這是創新的前提條件。
1.人工配料:頭號“公敵”
消費者對天然和“較少加工”的食品和飲料的需求迫使企業從其配方表中刪除人工配料。尚未這樣做的產品將面臨消費者的審視,后者正在尋找含有可辨認成分的天然配方。
2.節能:新的現實
干旱、食物浪費和其他自然現象不僅影響著食品和飲料的供應,也影響其制備和生產。在2016年,可持續性將成為新產品開發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3.從內到外
正如那句諺語所說,“內在的東西才是重要的”。消費者認識到,飲食可以與他們的外表和感受聯系起來。因此新的重點是,我們對包裝產品進行配方設計時要考慮,不管是添加益生菌還是膠原蛋白,既要能幫助人們改善其外表,又要能有益于個人健康。
4.無處不在的替代品
素食漢堡和非乳制品主要為有飲食問題和追求素食的消費者而設計。新的蛋白質來源和潛在的替代方案使得替代品的隊伍不斷壯大,并深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這預示著可能會深刻地改變“替代品”的市場定位,讓其向主流市場邁進。
5.為了每一個身體
對于許多人來說,健身很簡單,只需要保持身體運動。不斷進步的運動方案幫助消費者進行和保持身體運動,同時還需要食品和飲料來幫助消費者獲取所需的運動營養,包括能量、水分和蛋白質。
6.基于真實
消費者一直聽到關于產品的產地、成分或靈感故事之類的渲染。不管是手工制作還是批量生產的產品,都有著相似的宣稱,而消費者和監管者尋求的是具有真實宣稱的產品。
7.電子革命
在線購物、應用程序和交付服務正在改變消費者的交易習慣,甚至深入到一日三餐。雖然互聯網并沒有對商店購物造成非常大的改變,但是更多的創新正在鼓勵消費者跳出傳統的線下購物模式。
8.社交媒體的分享
隨著和食品相關的媒體的興起,引發了大眾在烹飪方面的新的興趣——他們不僅是為了補充營養,還希望通過社交媒體來分享自己的創作。人們通過不同的路徑:一些希望做能與流行電視節目競爭的非常的內容,而其他人則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范圍,例如紙杯蛋糕或咖喱。無論哪種方式,他們都熱衷于和朋友及粉絲分享其作品。
9.為獨身而設的餐桌
無論身處哪個年齡階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生活在單身家庭或是偶爾一個人吃飯。為他們設計的餐飲需要分量恰到好處的產品及包裝,還要求能進一步削弱獨自進餐帶來的尷尬。
10.DNA決定飲食
對天然和“返樸歸真”的興趣促進了古代谷物和超級食物的發展,甚至帶來了這樣的認識:古老的食物要優于現代制造的食品。人們可以通過追溯祖先的歷史和根據自己的基因組成來設計自己的飲食。
11.洗刷脂肪的污名
消費者對于脂肪的負面的刻板印象已經開始減少,他們不再恐懼任何的脂肪含量。對于好脂肪和壞脂肪來源的認識了這一思考模式的轉變,脂肪含量不再是首先考慮的因素,也不再是人們搜索健康產品時的屏蔽詞。
12.視覺的饕餮盛宴
長期以來,風味一直是創新的核心,但現在出現了更多對于視覺和份額創新的呼吁,例如更大膽的顏色和巧妙的構造。通過在的餐飲業尋找靈感,各大品牌可以在其包裝食品中嘗試鮮明的色彩和新穎的形狀,以獲得消費者的好評和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