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來看,2020年國內稻谷價格走勢仍難樂觀,總體偏弱運行,新強陳弱特點更為明顯。當然,這期間還需要觀察2020年稻谷托市收購價格的調整情況、國儲陳稻的銷售策略,因為稻谷作為口糧,受到政策主導的態勢依然比較明顯。
一、市場供給充足,稻谷價格缺乏上漲的動力。
2019年產稻谷收購進度偏慢,基層還有不少的糧源等著后期陸續出售,在過了春節后主產區將陸續停止托市收購之后,米廠將繼續成為市場采購的主力軍,但考慮到大米消費偏弱,且比較平緩,米廠的采購態度也偏謹慎。與此同時,國儲陳稻庫存仍保持在1億噸以上,進入2020年,存儲時間又長了一年,預計今年銷售的力度會加大。
二、市場消費缺乏有效支撐,對稻谷價格的支撐及拉動效應偏弱。
稻谷從消費層面看主要是用于口糧,可以說一年產量中的90%左右用于滿足我國60%以上人口的大米口糧需求,這就意味著稻谷的消費彈性比較小,特別是這幾年來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對于米面的直接攝入量在減少。另外,雖然這兩年國內稻谷用于飼料及工業的數量會增加,但這部分增量基本上都是國儲陳稻的消化,并不會增加新稻的消費,自然也不會影響到其價格。
三、托市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要看是否調價或調整收購措施。
國家日前已經公布了2020年小麥收購價格,在價格水平保持去年不變的情況下,將收購數量限定在了3700萬噸。雖然這幾年都沒超過3000萬噸,但限定收購量,還是很直觀的體現了托市為主向市場化為主轉變的態度。預計2020年稻谷托市收購將會在正月里公布,且不去預測具體會有什么改變,但只要出臺,將意味著今年新稻谷市場仍將受到托市的主導,只不過支持的力度會繼續下降。
四、稻谷庫存的銷售策略,將繼續影響全年稻谷價格水平及走勢。
在2019年產中晚稻托市收購執行預案結束后,市場關注的焦點就會轉向2020年國儲陳稻什么時候啟動拍賣、銷售底價是否會下調、拍賣策略怎么制定,比如會不會還有專場銷售等。毫無疑問,國儲陳稻拍賣在增加市場供應的同時,其銷售底價的制定,將會直接影響稻谷市場價格。
綜上所述,在稻谷消費難有明顯增量、庫存水平保持較高且近兩年銷售為主等的影響下,2020年國內稻谷市場仍不會有太大的亮點,很可能是2019年行情的升級版,當然還要看拍賣策略的制定。
來源:糧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