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借勢糖酒會吹響集結號推進化進程
編輯:小劉 發布時間:[2010/10/15 9:59:09]
2010年秋季糖酒會對魯酒企業而言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魯酒的搶眼表現不僅讓參展客商驚嘆,更讓業內外人士感受到了魯酒復興的勢不可擋。有業內人士戲稱,本屆濟南秋季糖酒會就是放大了的山東糖酒會。然而,對于魯酒而言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正如糖業酒類集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團公司總經濟師、糖酒會辦公室主任何繼紅所言,“山東白酒品牌多、類型多、有特色、質量好,在享有一定聲譽,如果魯酒不僅僅是在本省這樣宣傳,而且加強國內的市場宣傳力度,品牌的打造應該不成問題。”
突圍資本
經歷了十多年的臥薪嘗膽,魯酒的聲譽逐漸恢復,不少魯酒企業已具備了進軍的實力。如今,大家對魯酒的理解是質量好,但缺少品牌。“質”和“量”是基礎,有了這兩方面的保證,品牌的打造只是方式和時間的問題。
從市場來看,山東既是白酒生產大省,也是酒類消費大省。據山東省輕工業協會會長李偉鳴介紹, 2009年,山東省有規模以上酒類生產企業 348家,比上年增加36家;完成各類酒產量638.73萬千升,同比增長20.7%,居同行業位。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 608.6億元,同比增長19.4%;實現利稅115.5億元,同比增長24%;利潤53.5億元,增長32.5% ,居同行業第二位。
魯酒品牌乏力有著歷史原因。對此,山東省糖酒副食品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薛劍銳向《華夏酒報》記者介紹說:“早期,國家評比名優酒時,因為山東地少人多,糧食吃緊,所以政策不允許生產太多糧食酒。因為糧食酒品牌少,山東又不是糧食酒生產的重點省份,自然與國家名酒評比無緣;改革開放之后,糧食剩余了,企業開始生產糧食酒,質量上來了,發展起來了,但是國家不進行名優酒評選了,這也讓魯酒吃了虧。其次,在過去計劃調撥時,山東的白酒沒有向省外調撥的。再者,魯酒品牌大多比較年輕。”
2009年,為了提升魯酒的市場競爭力,打造魯酒的優勢品牌,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白酒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隨后,推出了自主創新并代表魯酒風格的芝麻香型高端白酒和低度濃香型白酒兩大優勢酒種,此舉讓魯酒有了進軍的資本。以芝麻香切入高端市場,以低度濃香鞏固魯酒優勢,以達到提升產:cnwinenews.com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樹立魯酒形象的目的。
三大威脅
要想在戰爭中取勝首先應該知己知彼,有了打這場戰役的資本,然后需要分析作戰環境和敵人的情況。然而,魯酒在進軍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威脅,如果能正視并想出策略解決這些問題,威脅或將變成優勢,助推魯酒突圍成功,走向。
在進軍的戰役中,魯酒面對的個威脅是國家名酒向下延伸,這將是魯酒潛在的競爭對手,而且攻擊力很強。跟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相比,魯酒沒有它們品牌沉淀的時間長,這將成為魯酒很大的威脅。
魯酒面臨的第二個威脅是蘇酒和徽酒。蘇酒、徽酒的性擴張強。魯酒一旦突圍成功,即將遇到的對手就是蘇酒、徽酒。現在來說,蘇酒、徽酒在整個市場上價格鏈比魯酒要高一些。
魯酒面臨的第三個威脅是葡萄酒、啤酒等其他酒種。隨著國產葡萄酒的日益強大,進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飲用葡萄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特別是在一些沿海開放的城市。再者啤酒的替代威脅也很大,目前,白酒只有紅白喜事的市場未被它替代。
蓄勢待發
從本屆糖酒會的陣勢可以看出,魯酒向市場發起總攻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展會還沒開始,濟南路邊已出現了各式各樣酒類廣告牌,其中之“脊梁”便是魯酒。糖酒會預展開始之后,還未進入會場,魯酒的大型門樓、大幅廣告便闖入了人們的視野。
“糖酒會是行業盛會,也是企業開疆拓土的時機。魯酒企業此次憑借東道主之優勢,全力沖擊糖酒會,其意不在糖酒會,而在市場。這也是魯酒走出去的一次機會。”一業內人士介紹說。
然而,魯酒的現狀是群雄并起,但實力相當,缺乏有較大實力、較大影響力、足以代表魯酒形象的領軍企業,制約了魯酒走向市場的步伐。目前,魯酒在山東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85%,在每個市均有魯酒優勢品牌牢牢鎖定當地市場,這也為將來進軍省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對此,李偉鳴透露,下一步山東將加大對重點骨干龍頭企業及品牌的扶持力度,使其盡快做大做強。爭取在3年—5年內重點培育形成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6家,盡快發展形成幾個在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以提升魯酒整體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相關標簽:糖酒會 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