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重了?真的很嚴重!
編輯:小單 發布時間:2010/5/21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少食品生產商宣布“自愿”減鹽。卡夫公司將降低其在北美銷售產品的含鹽量,到2012年,平均降幅將達10%;百事公司打算在2015年前把旗下主要品牌食品的平均含鹽量下調25%;康納格、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等也相繼宣布,將減少旗下產品的含鹽量。
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被尊為“百味之主”的鹽,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質疑。那么,鹽與人類的健康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平衡關系,我們該怎樣對待這種神奇的晶體呢?
食鹽危言層出不窮卡夫等食品公司的減鹽舉措,與美國第一夫人有著直接的關系。米歇爾·奧巴馬不久前在美國食品雜貨生產商協會的一次會議上呼吁,食品企業應多生產健康食品,降低食品中脂肪、鹽和糖的含量。卡夫公司是該協會成員。
除此之外,在美國近年來過于減鹽的呼聲層出不窮,有些甚至聳人聽聞。華盛頓公共利益科學中心執行主管邁克爾·雅各布森說:“鹽是我們食物中最有害的元素,每年悄無聲息地殺死大約10萬人,這就像每天墜毀一架滿員的飛機。”紐約市議員奧帝茲甚至提出了一項堪稱史上空前嚴格的法案:“紐約州所有餐廳在預備任何食物時,不能以任何形式使用食鹽。”曼哈頓一些著名大廚獲悉后,稱這項法案有點莫名其妙。《頂級大廚》節目評判、紐約一家餐廳的老板說:“如果想吃無鹽食品,到醫院去品嘗吧!”曾經珍貴的“結晶體”在很長一段時間,食鹽曾是稀罕貴重的東西,古羅馬人把鹽稱為“有益健康的結晶體”。在歷史上,很多大洲的古代人類都曾把鹽當作貨幣。鹽不僅是人類的嗜好,也是動物界普遍的生理需求。有研究者注意到,荒野上的羊腸小道,大都是動物們尋找水源或者鹽留下的足跡,人類尋找鹽的最初方式便是跟隨動物的腳印,找到有鹽的地方。
在中醫五味歸經的學說里,咸入腎,而腎主骨。人們的筋骨是否強壯,有沒有力氣取決于腎,這也與人們長期缺鹽會覺得渾身無力的感覺相吻合。此外,中醫還認為鹽有“引火下行,潤燥祛風”之功、“擦牙固齒、清熱滲濕”之效。
現代醫學認為,鹽中的鈉與氯都是人體必需的元素。鈉為細胞外體液中主要的陽離子,主要功能是維持肌肉及神經的易受刺激性,包括心臟肌肉的活動、消化道之蠕動、神經細胞之信息傳遞、調整與控制血壓有關的分泌。
氯離子是人體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并與鈉、鉀離子相互結合,調節維持體內水分含量及血液酸堿值平衡。在人體新陳代謝中,如果缺鹽會發生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癥狀。過猶不及,“鹽”多必失但鹽并不是多多益善,比如大多數淡水動物和海洋動物都是“狹鹽性動物”,不能忍受水中鹽分很小的變化,只能生活在含鹽量穩定的水環境中。人類雖然彈性較大,但道理一樣。
引發人們對鹽關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與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鹽為什么會引發高血壓?有研究認為,鹽能使人體“水化”,鹽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應地增加,從而使過多的水分滯留在體內,使血管里血液過多,血管壁的鈉張力增高,血液流動變慢,流動阻力變大。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人每日最佳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而美國研究則認為,如果全世界每人日攝鹽量都在2.5克之內,每年將減少250萬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此外研究認為,過多地進食高鹽食品,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高鹽飲食還會損傷胃黏膜,引起胃潰瘍、胃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