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我國食醋的發(fā)祥地
編輯:小猛 發(fā)布時間:2011/12/3
太原是我國食醋的發(fā)祥地,史稱公元前八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已遍布城鄉(xiāng),至北魏時《齊民要術(shù)》共記述了二十二種制醋方法。當時,制醋、食醋已成為山西人生活中的一大話題。
醋古稱醯,又稱酢。《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由此可見,我們西周時期已有釀造食醋。《本草綱目》等古籍中有許多關(guān)于醋的記載,民間中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醋的掌故。唐宋以后,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術(shù)的進步和發(fā)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紅曲之分,山西醋以紅心為制醋用曲,該曲集大曲、小曲、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為一體,所釀之醋最馳名者為中華老字號“溢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溢源慶”所釀之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用醋,使因改部分白醋為熏醋,其風味大增,后世稱為暖和法熏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又稱清源)中華老字號“美和居”改新醋陳釀工藝為“夏伏曬、冬撈冰”,形成該字號食醋的獨特品味,并將產(chǎn)品定名為老陳醋。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