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說是日常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都認為糖吃多了就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那么,吃糖會得糖尿病嗎?其實不然。這是普遍的人存在的一個誤解,下面聽聽健康飲食專家的解釋。
吃糖會導致糖尿病嗎
1. 吃糖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成因非常復雜,到現在還沒有定論。遺傳、肥胖、老化或生活型態都有可能。糖尿病是身體代謝機能出現障礙,無法正常代謝碳水化合物。
是因為得了糖尿病,才需要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且重點是碳水化合物的總量,不是看誰提供的,糖只是碳水化合物類中的一種。
2. 糖是肥胖的元兇
肥胖是因為吃進過多的卡路里沒有消耗,才會長出贅肉來。多吃糖加上少運動,才是體重上升的關鍵。不光是糖,多吃油、肉、米飯等也會讓人胖。
3.小朋友吃完糖會變得特別好動
總在節日里或令人high的場合中,小朋友吃到糖,周遭氣氛愉快,大人不會像平常給小孩那麼多限制,小朋友興奮,環境使然。
4. 口味咸,糖分低
未必,像休閑點心(如洋芋片)等零食,盡管嘗起來是咸的,它們不但是高鹽分,更是高糖分的產物。
因為高鹽分讓食物變得很咸,人根本吃不進去,所以需要加入大量的糖來遮蔽咸味,讓人可以一口接一口。
5.代糖不安全
代糖是有甜味,卻無熱量的糖。其中,糖精是全球用量最大、、甜度也最高(普通蔗糖的200~700倍)的代糖。動物實驗中發現大量的糖精會致癌。因此,代糖被禁用了近20年。直到1991年,才撤銷禁令,讓糖精可以添加在飲料、食品里。
因為后續研究發現,在糖精用量高的人(如糖尿病患)身上,找不出糖精用量和致癌的關連。最重要的是,動物實驗的高劑量,一般人在生活中很難達到。所以其他的代糖容易讓人有致癌疑慮的聯想,但關于糖會致癌或讓人記憶衰退等等的說法,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