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奈,相信很多的朋友都不是很清楚,究竟山奈是什么呢?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食用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禁忌?帶著這些疑問,在下面的文章中將為大家一一詳述。
山奈是什么
山柰,別名沙姜、山辣。以根莖入藥,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風濕,跌打損傷。主產廣東、廣西和云南,四川從廣西引種種在米易縣試種獲得成功。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塊狀,單生或叢生,淡綠色,芳香;根從根狀莖上生出,粗壯,多數。葉通常2枚,相對而生,幾乎無柄,平臥地上,水平開展,質薄,圓形或寬卵形,長7~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純形,基部圓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有時葉緣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開花,穗狀花序從兩葉間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細長;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長約2.5厘米,綠色。果為蒴果。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好。
山奈的功效
山奈又叫山柰,別名:三奈子、三賴、三藾、沙姜、三柰、山辣。以根莖入藥,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風濕,跌打損傷;陰虛血虧及胃有郁火者禁服山奈。
別名:三奈子、三賴、三藾、沙姜、三柰、山辣。山奈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溫。
歸經:歸胃經。
功效:行氣溫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
山奈的作用
山奈味辛、性溫,入胃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1、山奈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瀕湖集簡方》)
2、山奈治風蟲牙痛:肥皂一個,去穰,內入三賴、甘松各三分,花椒、鹽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滿為度,用面包,煉紅,取研為末,每日擦牙。(《攝生眾妙方》)
3、山奈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錢(用面裹煨熱),麝香半錢。為細末,每用三字,口噙溫水,隨牙痛處一邊鼻內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山奈的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1985年KosugeT,等報道以山柰根莖中分得的反式-對甲氧基桂皮酸酯是一種細胞毒素成分,對人宮頸癌傳代細胞(Helacells)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2.對腸道平滑肌的作用根莖煎劑0.25-0.75濃度對豚鼠離體腸管呈興奮作用。而濃度增至1-1.25則出現抑制作用;其揮發油的飽和水溶液與煎劑的作用類似。
3.抑菌作用根煎劑在試管內對許藍氏毛癬菌及其蒙古變種、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等10種常見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山柰酚對動物、有消炎作用及維生素P活性。其效力與槲皮甙相似,而較山柰甙為差。
山奈的食療作用
沙姜(山奈)味辛、性溫,入胃經;
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
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山奈的食用方法
沙姜(山奈)可以作為各種菜肴的調味料,無論是與雞肉、牛肉還是豬肉一起食用,都味香可口。
沙姜(山奈)可以用于配制鹵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山奈的食用效果
1.可起散寒去濕及辟穢的作用。
2.沙姜(山奈)味辛、性溫,入胃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食用山奈的注意事項
食用山奈有內服和外服兩種方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不過,山奈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并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癥狀。由于山奈性質溫熱,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況下才作為食療應用。
山奈用藥禁忌
陰虛血虧及胃有郁火者禁服山奈。
山奈是什么?相信看了以上文章的朋友對山奈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山奈雖好,但陰虛血虧及胃有郁火者禁服,否則對身體不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