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蟹肉約含蛋白質15克,豐富的氨基酸,脂肪2.5克,同 時還含有鈣、鐵、硒、鋅、鉀、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大閘蟹安全食用指南:
大閘蟹安全食用指南
大閘蟹蟹黃蟹膏,膽固醇高。
雖然大閘蟹營養豐富,但最誘人的部位,蟹黃蟹膏,其膽固醇含量也最高,對人體健康存在隱患。據統計,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膽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膽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查 都證實,膳食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過高,會使血液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結果提升 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于300毫克。依此看來,一只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薦攝入量,吃蟹一定要節制。我們建議,吃蟹每次不超過1只,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 次吃了2至3只蟹,那么下次吃蟹須間隔一周。
有高脂血癥、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頻率還應減少,最好選擇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膏。為了避免攝取過量的脂肪與膽固醇,建議吃蟹時應減少其他肉類、內臟、蛋類的 攝入量,同時多吃蔬固醇的吸收,促進代謝。
大閘蟹的營養價值
據專家介紹,大閘蟹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鈣、鐵、硒、鋅、鉀、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有助于促進人體組織細胞的修復與合成,提高免疫功能。
另外,《中國藥用動物大全》以及一些中醫典籍,還詳述了螃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去瘀、止痛清 積、理經疏脈、滋陰健胃、強身健骨等功效,并稱其對于淤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 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蟹肉還能治療小兒疳積、乳腺炎,產婦乳汁分泌少等疾病,其殼則可治產后 子宮收縮、跌打損傷,吃蝦過敏等。
快速鑒別螃蟹的好壞
1、是否墜手:放在手中沉不沉。
2、用手按爪以檢查蟹的肉質干不干凈。
3、蟹膏是否夠多,則以蟹的尾端飽滿或鼓起為上品。
4、如果蟹膏鮮艷,蟹臍兩旁會透出紅色(行內俗稱“紅印”),則屬好蟹。
以上內容就是對大閘蟹安全食用指南的介紹。會科學吃蟹,人們在享受美味之時還能提供多種營養素,有助于促進組織細胞的修復與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促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