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糖和白糖都屬于糖,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只是白糖要比黃糖的用途多很多,那么,黃糖和白糖的區別是什么呢?很多朋友不知道,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黃糖和白糖的區別。
黃糖和白糖的區別
黃糖采用的原料是甘蔗,含有95左右的蔗糖,傳統的方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以小火熬煮5~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份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后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也就是黃糖磚。這種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黃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制作過程中熬煮的時間越久,黃糖磚的顏色也越深,使黃糖呈現出不同深淺的紅褐色。
黃糖的功效
在食糖行業里,并沒有專門的黃糖概念,而是把黃糖作為紅糖的一個品種存在的。一般來說,紅糖在熬制過程中火候較小,色澤較淡時,會呈淡黃色或青色,稱為黃糖。黃糖主要消費群體以南方為主。比如廣東所產的紅糖、浙江義烏所出產的“義烏青”等,都是黃糖的代表。
在現代工業化生產過程中,在廣粵地區出現了一種以淺色紅糖為原料,添加少量黃冰糖碎末生產而成的黃糖。這種產品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黃糖。但由于添加了部分冰糖成份,口感更軟和。此外冰糖還有清熱去火的功效。
白糖的功效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凈,甜度高。白糖在生產、包裝、運輸、貯存過程中,很容易污染上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顏色變黃的白糖,往往受到螨蟲的污染。據實驗,從500克白糖中竟檢出1.5萬只螨蟲。人若吃了被螨蟲污染的白糖,螨蟲就進入消化道寄生,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有的甚至引起過敏性反應。如果在嬰幼兒或老年人的食物中,直接加入這種被污染的生白糖,可因嗆咳等使螨蟲進入肺內而引起哮喘或咯血,且容易并發氣管炎或肺炎。
白糖性平,味甘,潤肺生津、補中益氣、清熱燥濕、化痰止咳,、解毒醒酒、降濁怡神;可用于治療中虛脘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以及腳氣、疥瘡、鹽鹵中毒、陰囊濕疹等病癥。此外,白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
咖啡黃糖和白糖的區別
其實糖包主要分粗糖與細糖兩大種,主要代表是黃糖(甘蔗糖)與白糖(白砂糖)。
喝奶茶放白糖這個答案一般人都有共識,但喝咖啡放白糖還是黃糖爭論就比較多了。源自歐洲的意式咖啡按傳統會放白砂糖,甚至是比砂糖更細的糖粉。但咖啡文化傳到亞洲,先是到達日本、臺灣,然後是香港甚至中國內地,咖啡跟糖跟奶的概念已很普遍,亦沒有說下白糖還是黃糖才是傳統正宗,糖的選擇可按個人口味而定。
至于放白糖及黃糖對咖啡味道有沒有影響,答案是肯定的,原理就好像下廚放調味料的道理一樣。如果黃糖是指RawSugar(甘蔗糖)而非染色而成的所謂「黃糖」,糖本身帶甘蔗的甜味,加入咖啡後就會令咖啡帶有少許甘蔗和焦糖的味道;而白砂糖經過精制,只會為咖啡加添單純的甜味。
黃糖一般較白砂糖粗身,溶解速度慢會否影響咖啡味道?市面常用的黃糖粗幼度對咖啡味道影響不太大,其實除了白砂糖及黃糖,還可以試試加入蜜糖、楓糖、黑糖的咖啡味道有何不同,甚至是超市售賣各種經調配的咖啡糖。一般咖啡愛好者都偏好選擇甘蔗糖,因為成份較天然,所含的添加劑比較少,一般人都認為較健康。論甜度白砂糖的甜味來得直接,但現代人講求健康,精制度較低的甘蔗糖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
坊間有「好咖啡不用放糖」及「會喝咖啡的人不放糖」的說法。其實不放糖或奶去品嘗咖啡,是認識咖啡味道的方法之一,但并不能單以這個方法判斷放糖放奶的人就不會喝咖啡。咖啡放糖的目的是減去苦味,放糖與否,或者放哪一種糖可按心情而定,品咖啡這種悠閑的活動,還是隨心而為最舒服。
黃糖和白糖的區別就是以上內容中為大家所介紹的。黃糖是甘蔗經粗加工而得的,白糖是在黃糖的基礎上精練而成。黃糖含有的營養物質更豐富,有補血暖胃之效;白糖口感更清醇,性涼,色澤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