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不管是做湯還是炒菜,我們都會往里面加一些味精。但是,味精也不是可以隨便放的,比如做湯、炒菜的時候,我們一般最后放味精,這是為什么呢?下面為大家介紹為什么做湯最后放味精。
為什么做湯最后放味精
因為味精里面的谷氨酸鈉遇高溫會變成致癌物質,味精在高溫下容易失效,也就是說,在沸水里煮的越久鮮味就越少,而且會生成一種有害物質,雖然毒性不強,但容易積聚在身體里!所以味精要最后才放。
味精是安全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安全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安全是以正確使用為前提的。
此外,要注意兒童不要食用大量味精,因為嬰兒各器官發育不完全。一歲以下嬰兒不要食用味精,母親用母乳喂養孩子時,應少吃或不吃味精。不要長時間、習慣性食用大量味精。不要對味精高溫加工,因為味精在高溫時會分解成有害物質。在烹飪時,最好在出鍋之前再加入味精。因為長時間加熱,會形成焦谷氨酸鈉,喪失了味精的鮮味。
什么時候放味精最好
炒菜一般應在菜肴快熟時或者剛出鍋后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相反,在高溫時加用,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胺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谷胺酸鈉,焦化的谷胺酸鈉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溫度高于120℃。
烹調中味精使用需知
對用高湯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菜肴口味不倫不類。
對酸性強的菜肴,如糖醋菜,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在含堿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遇堿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
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產生苦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味精不應超過0.5毫克。
做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毒素,危害人體。
總結:為什么做湯最后放味精?這下大家知道了吧!因為高溫的時候,味精會失效,而且會生成一些有害物質。小編提醒大家,粉體味精中含有食鹽,易吸濕結塊,平時貯存時要密封防潮,放在干燥通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