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一旦長期每天攝入過多氯化鈉可導致血壓升高,在高血壓的發生機制中,鈉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的形成呈正相關性,研究顯示基線攝入鈉鹽較多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所以現在的人們開始食用低鈉鹽,那么食用低鈉鹽的好處是什么呢?
低鈉鹽的好處
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因此低鈉鹽最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病患者長期食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曾對708名由心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組合的一組人群進行了一項為期一年的關于替代鹽的研究,結果顯示:食用氯化鈉含量在69.5%左右的低鈉鹽患者比吃氯化鈉含量為97%的普通精制鹽患者,收縮壓降低了5.4毫米汞柱。這一臨床試驗再次證明了長期食用低鈉鹽的好處。
改變重鹽習慣科學用鹽
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低鈉鹽以優質精制碘鹽為主要原料,采用限鈉、補鉀、鎂的方法制成,有效地降低了食用碘鹽中鈉元素的含量,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飲食清淡者食用。貴州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市場營銷中心經理戴啟智介紹,與普通食用鹽相比,低鈉鹽氯化鈉含量為69.5%左右,氯化鉀為27.5%左右,是一種低鈉富鉀的食用鹽。
低鈉飲食是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的聯合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并不會使正常血壓降低。食用低鈉鹽不但可以減少鈉離子的攝取量,還能協調人體內鈉、鉀離子的平衡,從而平穩血壓、保護心腦血管。所以,對于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人群,低鈉鹽是合適的食鹽品種。從預防的角度看,為了糾正現代人高鈉低鉀的錯誤飲食形態,低鈉鹽也同樣適合健康人食用。當然,對于因其他疾病導致低鈉血癥的患者來說,不僅不適合低鈉飲食,相反還得遵醫囑進行適當鈉鹽的補充治療。
長期食用低鈉鹽值得投入的“健康賬”
由于受飲食習慣等原因的影響,中國人群屬于高鹽飲食群體,食鹽攝入量普遍在10.5-12g/天,部分地區甚至更高,而且飲食結構具有“高鈉低鉀”的特點。根據鹽業部門提供的數據我們了解到,2014年貴州居民在食鹽上的人均消費支出為15元左右,居民用在食鹽上的開支很少,即便如此,面對低鈉鹽,不少市民心里仍有疑慮:250克的低鈉鹽要2.9元,多花錢到底值不值?
現在讓我們算一筆賬:以每日膳食中食用鹽的攝入量9克左右計算,一個三口之家一天攝入量為27克,一個月按30天計,總計為810克,食用低鈉鹽需要支出9.3元,一年則需要支出112元左右。而高血壓患者從確診到每天購置控血藥品,普通的病患也需上千元左右,更別說常年花在控血壓藥品的費用,以及自己心理的壓力和對家庭的負擔。看上去一個三口之家每個月需要支出9.3元,但是,從健康長遠考慮,高血壓患者及適合食用低鈉鹽的普通人投入這點“健康賬”還是值得的。
食用低鈉鹽的注意事項
1、必須注意的是,千萬不可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的用,不咸其實是心理因素,做菜時若用太多,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了。
2、葷菜和半葷素的菜使用低鈉鹽不會有口味上的不同,純青菜的烹飪上,可能會有些口感上的差異。針對此點在料理青菜時,可以用蔥姜蒜等香辛料來提味,久了就會習慣。
3、腎臟病應該低鈉飲食,但也不可用低鈉鹽,這是因為低鈉鹽中含有較多的鉀,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尿毒癥)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整,心衰竭的危險。腎臟病患若有去就醫,醫生一定會告訴他不可以用低鈉鹽。民眾自身也應學會讀食品罐頭上的標示,了解成分為何。這和認識含鉀量高的食物是一樣道理,譬如香蕉、柳丁等,腎臟病人都不可以吃。
4、甲狀腺機能亢進用無碘鹽,甲狀腺機能亢進和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病人,除了不可以吃含碘的食物,譬如海菜、昆布(海帶),還應該用不含碘的食鹽,患者可以在臺鹽門市購得,因為碘是制造甲狀腺的原料,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若是食用含碘的鹽和食物,利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假使停藥,很容易發病。而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的病人,食用含碘鹽或食物,會使發炎惡化,若是不吃,發炎所造成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就會消失。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食用低鈉鹽對于預防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效果,值得推廣。但低鈉鹽過量使用一樣會造成鈉攝入量超標,要知道不論是什么,攝入量都是要適可而止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