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福州秋季糖酒會福州旅行介紹
編輯:子驍 發(fā)布時間:[2012/10/5 9:39:49]
第87屆福州秋季糖酒會將于10月空降福州,屆時將會出現(xiàn)萬人齊聚的熱鬧場面。福州也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在參展的同時,不妨領(lǐng)略下福州的景點吧。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介紹)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區(qū)西南部。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為楊橋巷、郎官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筑羅城時,現(xiàn)存明清建筑約三百座。戶院深三至五進,多至十一進,為風火墻建筑,俗稱馬鞍墻。前有門罩,進門后有石鋪天井,正廳旁有花廳,花廳與后院間有花園假山。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筑墻傳統(tǒng),都有高、厚磚或土筑的圍墻。墻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墻。墻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兩側(cè)對稱,墻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墻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后廳、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tǒng)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gòu)成矩形空間,為宅內(nèi)交通樞紐,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nèi)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朱紫坊是近代,“海軍世家”,是薩鎮(zhèn)冰、薩師俊、方伯謙、方瑩等海軍名人聚居地。曾任清“濟遠”艦管帶的方伯謙是福建船政學堂屆畢業(yè)生,首批海軍留英學員之一,參加過甲午海戰(zhàn)中豐島和大東溝兩場海戰(zhàn),后受誣陷被“軍前正法”,殉難于旅順。此后,方伯謙之弟方仲恒,侄方椿、方沅、方瑩、方均、方檻、方振,侄孫方祥年、方永年等9人也服役于海軍,先后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zhàn)、辛亥革命起義、抗日戰(zhàn)爭與人民海軍建設(shè),方伯謙故居清初營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進士)宅址上,為三進一花廳,門前有照壁。首進廳營面闊5間,進深7柱,為穿斗式杠梁減柱木結(jié)構(gòu),雙坡頂,大廳面積有100平方米。三進坐北朝南,為明代雙層古建筑。方伯謙故居第二進大廳里懸掛著張愛萍上將手書“海軍世家”橫匾。坊內(nèi)薩家大院是清代海軍大臣、民國海軍總長、代理國務(wù)、福建省省長薩鎮(zhèn)冰祖居,是城區(qū)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積2080平方米,五進。僅`一進,柱以上的斗拱、屋架等木構(gòu)件雕刻各種圖案,保存完好,大廳左右?guī)块T扇、隔扇、窗欞均系楠木,精雕細刻。花廳前有假山魚池、亭臺樓閣。花廳有10扇楠木精制的屏花,刻有108種圖案。您想知道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地理位置嗎?您想知道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在歷史上都有哪些故事嗎?您是否還想知道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獨特之處?那么請看到到網(wǎng)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具體介紹。
鼓山介紹
風景旖旎、聞名于世的鼓山,地處我國福建省福州的東部郊區(qū),波瀾浩蕩的閩江北部河畔。鼓山是該市內(nèi)名氣和人氣的著名的風景名勝區(qū)。由于山頂有一座像鼓一般形狀的巨石林立于此,因此得名鼓山。該山的海拔約有八百八十余米高,巍然屹立在這里,鼓山的山姿巍峨、林木蒼翠茂密,可謂是福州市內(nèi)景色美、名字頗為響亮的一處山岳佳景。到鼓山旅游時,您會看到這里坐落著諸多美景佳地,其中景觀要數(shù)山間歷史悠久的古剎涌泉寺,寺內(nèi)香火旺盛,寺外山泉奔涌,這座古色古香的人文景點吸引了不少游人。此外在鼓山的周圍還長滿了浩瀚如海的油松、馬尾松林等綠色植被,如此景致使得不少游人傾心于此。登上鼓山之巔,遠處的勝景還可以一覽無余,盡收眼底,實為一種享受。
鼓山詳細介紹:鼓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福建省會所在地福州市東大門,主峰海拔969米,總面積48平方公里,分為鼓山、鼓嶺、鱔溪、磨溪、鳳池白云洞五大景區(qū)。自宋朝至今皆為游覽勝地,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qū)之一。
別稱石鼓,位于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距城區(qū)17公里。北接鼓嶺,南臨閩江,西連福州平原,東界大磨溪。南北長6公里,東西長4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因山巔巨石形如鼓,風雨沖擊,聲似鼓鳴,故名。平常所指鼓山是上自峰下至廨院一帶山地,處海拔919.1米。在大頂峰西南側(cè)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歷史的涌泉寺。該寺建筑規(guī)模宏偉,布局精巧,蒼松翠柏掩映,層巒疊障環(huán)抱,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妙,是古代建筑藝術(shù)之精華。鼓山是福州名山,景區(qū)以古剎涌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shù)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臺、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云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巖經(jīng)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tài),構(gòu)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巖和喝水巖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鼓山風景名勝區(qū)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蒼松滴翠、奇葩流紅、巖秀谷幽,名勝古跡遍布全山。相傳山顛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當風雨之際,便發(fā)出隆隆的聲音,象鼓聲綿綿不絕地在山間回蕩,故名鼓山。景區(qū)峰、峽、巖、洞260余處,久負盛名有白云峰、獅子峰、喝水巖、蟠桃林、八仙巖、忘歸石、仙跡石、白云洞、靈源洞、達摩洞等。
還有溪澗瀑布山泉50余處,著名的有鱔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這些溪流有的溪水奔瀉,也有常年細水長流,其中鱔溪瀑布和東山溪瀑布為壯觀。峽谷中典型的有喝水巖、靈源洞,稱為“谷中之谷”。眺望臺、玉石云梯、翠竹園、知足常樂園、松濤樓根藝藏珍館等更為景區(qū)錦上添花。鼓山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山上千年古剎涌泉寺面貌莊嚴、規(guī)模宏偉、工藝精巧、殿宇輝煌,素有“閩剎之冠”稱譽。
寺中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及血經(jīng)書稱為鎮(zhèn)山“三寶”,觀后令人叫絕。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燒制而成,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是研究宋代建筑和制陶工藝的實物資料。歷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隸、楷、篆各種書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xiàn)代、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這些自然“碑林”琳瑯滿目,相映成趣,成為罕見的書法藝術(shù)長廊。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一大特色。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600多株,植物種類繁多,約1000多個品種,有柳杉、馬尾松、香樟、楓香、蘇鐵、丹桂、油杉等,稀有珍貴植物有刺桫羅、香杜鵑以及寄生石懈,冬鳳蘭等。眾多的植物郁郁蔥蔥,構(gòu)成“林海波濤”與山石,建筑相映成趣。
游覽鼓山有三種路線可供選擇。一是從福州市區(qū)乘公交旅游專線車直達主景區(qū),全程16.5公里;二是乘車至鼓山廨院站下車,從山腳沿長約3.5公里石階古道蜿蜒登山游覽;三是從山腳乘坐總長1172米索道纜車凌空而上直達景區(qū)。
松香閣、石鼓名山停車場周邊商店,十八景姐妹以及眾多的配套服務(wù)網(wǎng)點為你提供完善的飲食、購物、住宿等服務(wù)。
晨上(山+力)(山+則)峰觀東海日出,心曠神怡;夜宿十八景姐妹樓看萬家燈火,疑是銀河倒掛。歲月的洗禮,使鼓山更加秀麗多姿。蒞臨景區(qū)看無限風光,氣象萬千,聽林海松濤,晨鐘暮鼓,必將令您流連忘返。
福州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被人稱為“福建園林明珠”,名列36個西湖前茅。福州西湖公園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市區(qū)西北部臥龍山,進入大門,長堤臥波,垂柳夾道。原堤建于1930年,寬8米,長139米,中段為橋,即仙橋。1985年拓寬堤面為18米,堤邊有石欄桿,并種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春來佳日,柳絲泛綠,桃花似火,遠望如湖中錦帶。1994年改橋為拱橋,寬10米,長36米。開化嶼是西湖的核心游覽區(qū)。開化嶼往北、過玉帶橋是窯角嶼,有省博物館,美術(shù)展覽館,西湖影劇院等建筑。開化嶼往西過飛虹橋,到謝坪嶼。謝坪嶼是兒童娛樂園,有各種兒童游樂設(shè)施。紫薇廳在開化嶼南,始建于1914年,以四周廣植紫薇而得名。1952年重修,磚木結(jié)構(gòu),現(xiàn)為公園服務(wù)部。開化寺為公園古老的建筑物,據(jù)傳建于北宋景佑四年。明嘉靖年間知府汪文盛捐資重建。現(xiàn)有建筑為清康熙四十四年總督金世榮重建,中為正殿,后為禪堂,兩翼系鐘鼓樓,又左為客寮,右為方丈室。寺內(nèi)昔有“十八娘”荔枝,頗負盛名。今寺前尚有一株古荔。寺在紅花綠柳、碧波如鏡的湖心嶼中。1986年整修后與盆景區(qū)相連渾然一體。庭院內(nèi)種植珍稀花木,花卉盆景、根雕等。更衣亭在開化嶼東南,始建于五代,相傳閩王王延鈞每與王后金鳳及宮娥乘船游湖時,在此更衣休息。荷亭晚唱:為舊八景之一。在湖西岸大夢山麓。古時大夢山,一面銜山,三面環(huán)水,跨湖有一條長堤,自南迤北,接梅亭鋪,直抵萬安橋(洪山橋附近),系北上通京驛道。堤的東西兩側(cè)盛植荷花,荷亭建在堤的突出地帶。亭三面臨湖,視野廣闊,池畔環(huán)植碧桃垂柳,夏夜涼風習習,荷香陣陣,古時為品茗賞荷聽曲之所。桂齋在荷亭西北側(cè),林則徐建李綱祠堂時,在祠堂架三椽,植桂兩株,取李綱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稱,曰“桂齋”。光緒三十一年改稱“林文忠公讀書處”,后又在齋旁建室一間和禁煙亭一座,篆書石刻“林則徐讀書處”嵌于墻上。1985年,為紀念林則徐誕辰200周年,重建桂齋,移讀書處于齋后。大夢山景區(qū)現(xiàn)確定為“一帶三景區(qū)十二景點”的景觀結(jié)構(gòu)。“一帶”即湖濱游覽帶,由湖頭街改造而成;“三景區(qū)”是以西湖三大景區(qū)“大夢松聲”、“荷亭晚唱”、西湖書院組成的景觀區(qū);“十二景點”圍繞三景區(qū)組成,分別是荷亭、桂齋、平章池(原福州動物園鴛鴦池)、西湖社(以上屬“荷亭晚唱”景區(qū));后池、西湖書院、墨池(原天鵝湖)、雄兵橋(以上屬“西湖書院”景區(qū));棋趣臺(棋趣廣場
相關(guān)標簽:第87屆福州秋季糖酒會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