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業內人士在講,調味品行業要開始整合、開始洗牌了。但試問,一個年增長超過20%的行業,會經得起整合和洗牌嗎?
不會!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別的行業比調味品行業更成熟,行業拉開差距不等于行業洗牌。當一個行業中小企業成批成批死掉時,才能稱為行業洗牌。現在只是行業在拉開差距,還沒到整合的地步。
那么,什么時候會開始行業整合?什么時候這個行業停止了高速增長,整合就開始了。當大家都在增長時,是不會有整合的;等行業沒有了增長,你的增長就是對手的下降,那整合就真的開始了。
從經濟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預測調味品行業大致會在2020年時停止高速增長?
因為推動這個行業增長的因素主要有3個: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長,二是收入水平的增長,三是生活方式的變化。而生活方式的變化,主要和的城市化進程以及現代化進程有關系。目前是一個發展速度很快但存在不穩定因素的社會,就像開車一樣,有追趕就一定會快一點。當這些因素大致穩定的時候,調味品行業會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
在這個低速增長期到來之前,調味品行業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所以目前對于調味品企業來說,不管你做的規模有多大,只要這個行業處于戰略機遇期,你仍然有無數的機會。
因此,如果你過去的規模還不夠大,不要氣餒,你還有一個機遇期,完全可以后來居上,一個后來者顛覆行業在戰略機遇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行業老大不大,誰都有可能把它拉下馬。因為有戰略機遇存在,戰略機遇會使一個小企業實現超速增長,超速增長就會顛覆行業。這是一個千年產業的歷史性機遇,調味品行業在這20年的變化,可能比過去幾千年還要大,這是一個傳統產業在現代化進程當中所發生的變化。
“以始為終”,把握機遇
那么,在這個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思考什么問題呢?
要思考這個戰略機遇期過去以后,行業進入穩定時,這個行業會是什么樣子的。
所以,當我們今天談創新的時候,你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所有的創新都必須是為了達到終目標,這個終目標就是:這個行業終的格局里,有沒有你的交椅?
現在每個企業都有一把椅子,但前面的位置是有限的。一旦整合開始,后排的椅子會漸漸消失,直到只剩下前排椅子。就像彩電行業,曾經有200多把椅子,現在只有10來把,而真正坐在前面的只有4把交椅,如果坐不上,只能是過眼煙云。臺灣調味品行業目前就是成熟階段的狀況。臺灣醬油企業總數60家左右,其中前6家占90%,的(金蘭)占40%。這才叫行業整合,整合的結果是市場份額向行業的前幾家高度集中。你是否能占領前排椅子?
既然行業的終的格局是這樣的,我們就需要一個以終為始的思維,就是以后的格局是什么?我們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以什么方式發展?你的戰略不應以現在為起點,而應“以終為始”——先把能讓我活下來的目標定死,再找發展路徑和方法,普通方法做不到,就找創新的方法。創新思維能才能找到出路,它是為終命運服務的。這就是有價值的創新。
所以,如果行業龍頭都穩定在30%的增長速度,那后來者要改變命運,只增長30%是沒有意義的。你如果沒有抓住戰略機遇期,沒有實現爆發式增長,就會被別人整合。
我們不妨看看《華為基本法》,其中有一條是這么寫的:“我們的經營模式是,抓住機遇,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產品技術和性能價格比的優勢,通過大規模的席卷式的市場營銷,在短的時間里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獲取‘機會窗’的超額利潤。”
這里有兩個重點:就是抓住機遇,第二就是席卷式的市場營銷,首先要“在短的時間內實現正反饋的良性循環”,然后才是超額利潤。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成功不是因為解決了問題,而是因為抓住了機遇。機遇為什么那么重要?李嘉誠說,龍卷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因此,借助機會,我們就能改變命運。
所以,《華為基本法》里面的機遇,和如何抓住機遇的解讀,應該成為我們多數企業超速發展的一個基本邏輯。
營銷創新的主要方向
研究每一個行業,我都會問一個問題:我們行業競爭激烈嗎?如果小企業都還活的很滋潤,這樣的行業肯定是混亂而不是激烈。
調味品行業正處于一個混沌期。對于普通企業來說,你要是想超過行業老大,這個行業是混沌的,因為混沌會給你一個機會。
所以,當我們確定方向,當我們知道營銷往什么方向創新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把三個概念連接起來:你發現了“機遇”,以機遇為對象來進行“創新”,終可能“改變你的命運”。
但“創新”并不是紙上談兵,首先需要把主要方向抓住。
首先是渠道創新。
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的營銷和經濟是相似的,現在的經濟是二元結構經濟,農村和城市是分離的,而營銷上農村和城市也是分離的。在2020年城鄉經濟一體化之前,在城市已經飽和的超市已經下鄉了。但很多傳統企業對此無動于衷,大企業沒有發現,誰先發現誰就抓住了歷史的機會。我把這種機遇叫“一座金礦”。渠道的變革,是有可能改變命運的歷史的機遇。
統一方便面的再次崛起就是抓住了這種機遇。統一方便面在四川做“百鎮千鄉”工程,原來它是不做農村的,因為農村是傳統渠道。它現在也開始進入北方的農村了。這樣的機遇我們意識到了嗎?我們甚至可能沒有去想,不管是我們做二線市場還是市場的,這種新的操作模式掌握了嗎?
其次,做好大單品。
我們這個行業的企業很多,為什么很多企業做不大呢?很多文章在寫,說這個行業要進行市場細分,分得越來越細。細到什么程度呢?細到消費者記不住你。但是我想說的是,誰掌握了做大單品的操作模式?做大單品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手段。
還是以統一方便面為例。統一在方便面行業名氣很大,但是從2000年開始,銷量連續8年下滑,曾經下滑到行業第五。雖然品牌做得越來越好,但銷量越來越差,這是因為它沒有“大單品”。于是,從2008年開始,統一開始做大單品,就是現在我們都熟悉的“老壇酸菜面”。現在,這個大單品對統一銷售額的貢獻率有目共睹。沒有大單品的市場細分那是找死,分得越細,人們也不知道你是誰,只有把大單品做大了,一人得道才能雞犬升天。
再看看我們調味品行業,有幾個企業能做到人們想到你的品牌就想到這個單品?如果沒有想到這個單品會很很慘。在有一個調查,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走出商場的,買的不是進去時候想買的那個品牌。
所以,會做大單品是一個營銷方式的創新。說難不難,在很多行業都做到了。大多少都是無意中做到,比如康師傅;也有有意識去做的,就是統一。一個大單品可以使這個企業絕處逢生。當我們習慣了沒有大單品、沒有市場細分的時候,那種大單品的操作模式難道不是一種創新的模式嗎?所以我說,誰掌握了做大單品的操作模式,誰就能找到生存之道。
,要做到品類壟斷。
調味品行業的特點就是品類很多,但是很多品類沒有代言人,這就像世界上會評選出10大高峰,但人們只會記住的山峰。每一個品類中消費者只會記住頭把交椅,但頭把交椅還沒人坐,你坐上去你就是主人。現在我們太多的品類這個頭把交椅是沒人坐的,一旦你獲得了某個品類的壟斷資格,你就會成為品類的代言人。食品行業有一個特點,只要代言就是正宗,凡與它不一樣,就是不正宗,不管是比它好還是不好,你比它好或差都沒有意義。所以,這也是可以改變你的命運的歷史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