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香辛料也是西餐廚師特別基礎也是特別獨特的技能,西餐中使用香辛料就像中餐使用調味品花椒、大料一樣的普遍,不過用途更加的廣泛,近30種干鮮香辛料被使用在西餐的各個菜式上,從冷菜到主菜,從甜品到飲品無一例外,并且來自于印度、泰國以及日本等不同國家,往往廚師運用香辛料的方法有一種特別神秘性,好像在給一道菜施法。
最基礎的香葉,是很多湯汁中必須用的,一般會在湯汁熬制后將它撈出,但是淡不搶味的基礎“香型”已經深刻地融入其中了。百里香有著很類似的作用,加工辣海鮮和肉類上,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燉羊肉可以使用香芹片,燉牛肉則使用羅勒葉,它們可以去除肉類中的腥膻味道,將自己獨特的濃郁香味留在肉中。香辛料中最虛張聲勢的應該是特級紅辣椒了,其實辣的程度不如辣椒粉,一聞便知,前者是甜辣的氣味,后者已經有嗆到想咳嗽的感覺了。
相比脫水的香辛料,鮮的更難以把握,同樣的一種植物干鮮的味道完全不同,同樣是鮮的,產地不同從外形到味道也不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羅勒葉了,干的可以做湯,鮮的可以做醬汁,百里香也有干鮮之分,鮮的麝香味道更重,干的則稍差,鮮迷迭香氣味最濃郁的位置在根部,分為歐洲大葉品種和日本小葉品種,濃烈感有所區別。
其實這些香辛料不光有干鮮之分,也有單品和混合之別,剛才提到的都是單品類的,混合類的使用方法上相對單一,也更有針對性,墨西哥玉米餅調料、蒙特利牛排調料、燒烤類調料等等,一看名字就知道用法了。香辛料辨別和掌握用途有很大的學問,至于使用比例就要廚師在自我實踐中摸索了,因為微妙的變化,讓菜品的味道都會有所改變,所以使用的師傅幾乎都有一套自己的定量方法,聽來很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