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炒菜時在菜中添加雞精能夠使菜肴變得更鮮美,這是為什么呢,雞精的成分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雞精的成分一:
很多人對雞精情有獨鐘,其實我們只能說是因為雞精這個名字實在是起的太成功了,再加上我們通常在超市里會看見雞精的包裝上畫著一個大母雞,給人的感覺好象雞精就是從雞肉中提取的精華,營銷非常成功。
其實雞精的主要成份還是味精,其中谷氨酸鈉的含量大概是在40左右,只是味精是單一的谷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復合的調味料。雞精中除了味精之外,還有淀粉、增味核苷酸,也就是增加味精的味道,還有糖和其他一些香料。
嚴中還是有一些來自于雞的成分,比如雞肉粉、雞油等,這會產生一些雞肉的味道。但是由于來自于雞的成分比較貴,為了降低成本,有一些小的廠家可能完全不用雞的成分。所以其實雞精跟雞的關系并不大,雞精的核心秘密就是增味核苷酸。增味核苷酸本身就能夠產生鮮味,但是它比較弱,但是很神奇的是,它跟味精混合之后產生的鮮味就會大大的超過兩者單獨的鮮味,也就是1加1大于2。
增味核苷酸是一個大家族,它能跟味精一樣,廣泛存在于魚蝦等一些天然食材當中,而且它是國家規定的合法食品添加劑,除了雞精,也會廣泛應用于魚干、肉干、罐頭等食品中。
雞精的成分二:
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么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于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么時候放都可以。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雞精與味精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雞精是一種復合調味料,它是以味精、食用鹽為主要原料,添加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劑經混合、干燥加工而成,具有雞的鮮味和香味的復合調味料。
按照雞精行業標準,雞精中味精的含量大于35,食用鹽含量不大于40,以這兩種原料為基礎,添加雞肉雞骨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增鮮劑(I+G)及其他輔料,雞精發揮各種原料的復合作用,造成鮮香濃郁的調味效果。
雞精中含40%的味精
雖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谷氨酸鈉)和鹽。其中,味精占到總成分的40左右,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淀粉等物質復合而成。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鳥苷酸都是助鮮劑,也具有調味的功效,而且它們和谷氨酸鈉結合,能讓雞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郁。至于雞精中逼真的雞肉味道,主要來自于雞肉、雞骨粉,它們是從新鮮的雞肉和雞骨中提煉出來的。雞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雞精的“雞味”變濃;淀粉的作用則是使雞精呈顆粒狀或粉狀。
雞精的成分三:
安全性與味精一樣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擔心它會產生一定的致癌物質。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認為,在普通情況下,味精是完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將它加熱到120℃以上,否則其中的谷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谷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由于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鈉,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
此外,由于雞精本身含有約百分之十幾的鹽分,所以炒菜和做湯時如果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專家提醒:
1、雞精本身含鹽分,烹飪菜肴使用其調味時,應注意少加鹽。
2、雞精溶解性較味精更低,如不在湯食中使用時,應先溶解后再使用。
3、雞精含鹽,且吸濕性強,用后要注意密封。
4、如果加入過多雞精,會破壞菜肴原有的味道。
相信你現在也已經知道了雞精的成分了,是不是感覺又增長了很多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