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粉是什么。太白粉其實是我們都非常常見的一種淀粉,人們在烹飪菜肴時都可能用到它。那么太白粉是生粉嗎,很多人也想知道這個答案,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太白粉是什么
太白粉就是馬鈴薯淀粉,馬鈴薯淀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淀粉,是將馬鈴薯磨碎后,揉洗、沉淀制成的。粘性足,質地細膩,色潔白,光澤優于綠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加水遇熱會凝結成透明的粘稠狀,在中式烹調(尤其是臺菜)上經常將太白粉加冷水調勻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湯汁看起來濃稠,同時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
馬鈴薯淀粉的糊化溫度為 58-65攝氏度、粘稠度可達 2000BU,而支鏈淀粉含量約有80。相比于其他品種的淀粉,馬鈴薯淀粉的優良品質和獨特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馬鈴薯淀粉具有最高的粘性,可作為增稠劑使用,而且小劑量使用時,已能獲得適合的粘稠度;而且馬鈴薯淀粉分子聚合度高(約3000)、顆粒大,因此具有高膨脹度,保水性能優異,適用于膨化食品、肉制品及方便面等產品。
馬鈴薯淀粉的蛋白質、脂肪殘留量低,含磷量高而且顏色潔白,具有天然的磷光,溶液的透明度也很高,因此能改善產品的色澤和外觀。還有,馬鈴薯淀粉的口味特別溫和,沒有玉米或小麥淀粉的典型谷物風味,即使風味敏感型產品也可使用。再者,由于馬鈴薯淀粉糊化溫度低,粘度的增加速度快,有利于節省能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支鏈淀粉含量較高,很少會出現凝膠和老化現象。
太白粉是生粉嗎
生粉并不是專指哪一種淀粉,生粉是在大陸菜譜和港式食譜中常出現的名詞,多是用來勾茨的。在大陸和香港使用的生粉為玉米粉,而在臺灣慣用的茨粉則為太白粉。生粉在中式烹調上除了勾茨使食物產生滑潤的口感之外,亦常用來做為軟化肉質的腌肉料之一。
1、玉米淀粉
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還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這個的確少見),是從玉米粒中提煉出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在內的淀粉類(很多其他類谷物也可以提煉出淀粉)在烹飪中是作為稠化劑使用的,用來幫助材料質地軟滑以及湯汁勾芡之用。而在糕點制作過程中,在調制糕點面糊時,有時需要在面粉中摻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膠作用,在做派餡時也會用到,如克林姆醬。另外,如在《面粉全知道》那篇帖子里說到的,玉米淀粉按比例與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軟口感。
2、太白粉
即生的馬鈴薯淀粉,加水遇熱會凝結成透明的粘稠狀,在中式烹調(尤其是臺菜)上經常將太白粉加冷水調勻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湯汁看起來濃稠,同時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港菜茨汁一般則慣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湯汁在放涼后會變得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湯汁在放涼后不會有變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熱水調勻或放入熱食中,它會立即凝結成塊而無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涼之后,茨汁會變得較稀,稱為“還水”,因此一般在西點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來使材料達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太白粉是什么,太白粉是不是生粉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太白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常常用到,因此大家對于這種東西一定要積極的了解,才能避免在烹飪菜肴時因為不熟悉而導致無法做出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