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條,中國各地均有各自獨特的生產工藝,成品粉條呈灰白色,黃色或黃褐色,按形狀可分為圓粉條、細粉條和寬粉條等。那么粉條是怎么做出來的呢?自制粉條詳細步驟是怎樣的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粉條是怎么做出來的
1、選料:制作粉皮可選用優質馬鈴薯淀粉、紅薯淀粉及其它淀粉。
2、和漿:將選好的優質淀粉稱重,按比例摻水、在和漿機中攪拌成漿。用干淀粉加工要注意將淀粉充分滋潤,和漿時轉速不可過高。一般控制在××轉/分,這時效果最好。
3、上料:打開和漿機成品漿室閥門,使漿液緩緩流入粉皮機上料斗,流量以料斗中漿液不間斷為宜。
4、急蒸、緩蒸,漿液在輸送帶的運轉下進入蒸箱中的高溫急蒸段,迅速定型后進入緩蒸段成型。
5、低溫冷卻,高溫成熟后的粉皮,非常柔軟、粘度大、不便于脫離包裝,需進行低溫冷卻,使韌性增強。
6、脫離,經低溫冷卻后的粉皮用運輸帶至切割機,自動切成段,輸送至下道工序
7.干燥。可以自然干燥也可以用烘干,烘干的口感一般不如自然曬干的好,但衛生程度高一點。
自制粉條詳細步驟
1.調糊:取含水量約為45~50%的潮淀粉,用約為粉量2.5倍的冷水徐徐加入,并用木棒不斷的攪拌,同時在潮淀粉中加入千分之三的明礬。明礬能增加粉皮的韌性和彈性,并且還有防腐和疏水作用,使產品不易吸濕受潮
2.成型。用粉勺取調成的粉糊少許,放入旋盤內,旋盤為銅或白鐵皮做成的,直徑約20厘米,底部略微外凸的淺盤。粉糊加入后,即將盤浮入鍋中的開水上面,并用手撥動旋轉,使粉糊受到離心力的作用隨之由盤底中心向四周均勻地攤開,同時受熱而按旋盤底部的形狀和大小糊化成型。待中心沒有白點時,即邊盤即出,置于清水中,冷卻片刻后再將成型的粉皮脫出放在清水中冷卻。
3.攤晾。將水粉皮用制淀粉時的酸漿浸3~5分鐘,可以脫去部分色素和表面的粘性,且能增加光澤。如有條件還可以用硫磺熏一下,這樣防霉、漂白和防蛀的效果就會更好。經浸漿或熏硫后的水粉皮,攤在散有干凈稻草的竹簾上晾,并翻轉一次,使兩面干燥均勻即可。
粉條是越煮越黑質量越好嗎
一般的粉條表面顏色不正,甚至過于妖艷,不自然,在煮的過程中越煮越黑,理論上講這樣的粉條是有問題的,紅薯粉條之所以顏色偏褐。
原因很簡單,舉個例子:鮮紅薯、蘋果等用刀劃傷后開始是白的,在空氣中放一會兒就氧化變成了褐色,紅薯粉條的顏色變化也是這個原因,正常情況下粉條煮后會漸漸發白,就像變色的蘋果用開水漂一下色澤又恢復了一樣,煮2個小時都不變色的粉條可能就會出現安全隱患了。
粉條是怎么做出來的?自制粉條詳細步驟是怎樣的?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關內容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烹飪過后的粉條口感爽滑極富彈性,配合豬肉,雞肉等可以做成可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