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又稱湯團、浮元子,是元宵節特色小吃,有家人團圓,和睦幸福等寓意,那湯圓和元宵一樣嗎? 不一樣,北方“滾”元宵,制作上比湯圓繁雜,南方“包”湯圓,有點兒像包餃子。其實湯圓不僅南北方有差異,不同地方也有各自的特色湯圓,比如貴州雞肉湯圓、四川心肺湯圓、蘇州五色湯圓、廣東四式湯圓等,那不同的湯圓怎么做?
湯圓是什么?
湯圓,別稱“湯團”、“浮元子”等,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
湯圓的來歷?
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
湯圓的寓意和象征?
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寓意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同時也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為什么冬至當天要吃湯圓?
冬至,天還未亮就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因此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口味的區別: 湯圓除了甜的,還有咸味的,既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元宵主要是甜的。餡料的區別:湯圓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元宵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制作工藝的區別: 做湯圓兒的過程,就像包餃子。元宵是以餡兒為主,通過搖滾沾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外觀的區別: 湯圓表面更光滑,煮制湯水清澈。元宵湯呈乳白色,煮后迅速膨脹,比湯圓大。口感的區別: 湯圓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元宵表皮兒勁道,餡兒料也有嚼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