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味到“養味”的品類革新藥食同源調味品打破了傳統調味品的單一功能邊界,例如海天紫蘇醬將紫蘇的清涼香氣與豆豉結合,適配紫蘇牛蛙等網紅菜式;紫林醋業推出的黨參黃芪醋、苦蕎杜仲葉醋,則在酸味中融入草本功效,讓食醋兼具風味與功能性。這類產品通過“一瓶成菜”的便捷設計,降低養生門檻,契合快節奏生活需求。
年輕化與場景化驅動的消費趨勢藥食同源調味品的消費群體已從傳統中老年擴展至年輕人。例如日食記的沙棘黃番茄湯底,以高維生素C為賣點,適配火鍋場景;珠江橋牌西洋參水晶雞料則通過“一醬成菜”簡化粵菜制作,成為社交平臺熱門話題。年輕人通過這類產品實現“廚房輕養生”,同時滿足拍照分享的社交需求。
產業鏈創新與科學背書品牌通過技術升級解決藥食同源食材的適口性問題。例如冷萃取技術保留椰子與茯苓的營養價值,糖玫瑰的添加平衡了紅棗蓮子羹的苦澀感。部分企業還與老字號藥企合作,如盒馬聯合同仁堂推出預制養生湯品,強化專業形象。
市場潛力與未來方向藥食同源調味品正從地域特色走向全國市場,如四川的豆瓣醬、山西的陳醋通過添加中藥材升級為功能性產品。未來可能進一步細分場景,例如針對健身人群的低卡調味粉,或針對一人食的小包裝養生拌飯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