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醬園總店設在北京,相傳創立自明朝中葉。掛在六必居店內的金字大國,據說是明朝大學士嚴嵩所題寫的,六必居原是山西臨汾西杜村人趙存仁、趙存義和趙存禮三兄弟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所開辦的小店鋪,專賣柴米油鹽。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趙氏兄弟的小店鋪,因為不賣茶,就起名“六必居”。
八寶菜是六必居醬菜主要品種之一。因以八種菜果為主要原料而得名。其以苤藍、黃瓜、藕片、豇豆、甘露和銀苗為原料,并配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和姜絲等輔料制成,六必居腌制的醬菜不但是當時京城許多家庭的必備小菜,也是如今國宴上必備的名小菜之一。據說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時,就指定秘書購買六必居八寶醬菜帶回日本。
關于六必居那塊老匾,也可謂命運多舛,它曾差點被190年“庚子事變”那一年義和團的大火給燒了,是一個姓張的伙計帶頭沖進火中,救出了老匾;在“文革”中,這塊圖額又被破四舊摘除了,六必居也被改名為宣武醬菜廠門市部。直至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我國訪問,向提起了北京的六必居,問還有沒有?肯定地說:“有。”而后為此專門批示:“把六必居的老圖掛出來。”這塊歷經滄桑的金子國才得。來源:農研常識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