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云集的三里屯,敢把店開在偏僻地方的位置,那一定是對自己的手藝有著很大的信心。
阿輝嫂廈門姜母鴨,就是這么一家不走尋常路的餐廳。這家主營姜母鴨的小店,非但沒有因為疫情和位置偏而倒閉,反倒收獲了頗高的人氣,在美食內卷嚴重的三里屯,生生地殺出了一片天地。
說到福建盛產的食材,海鮮自然占據了半壁江山,那另外半邊就得屬鴨子了。福建人偏愛的鴨子吃法,就是姜母鴨。
這種吃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據《藥譜》及《漢方藥典記載》,商代御醫吳仲研制出了一道滋養補品,以麻油炒番鴨和姜,再用燒酒燉煮,美味無比,這就是姜母鴨的前身。在福建,姜母鴨不僅是個下酒菜,更是一道月子菜。很多當地的餐廳,只靠賣姜母鴨就撐起了一家店,足以想見這道菜的受歡迎和受重視程度。
姜母鴨這個名字,一般都會讓初次聽聞的人產生個疑問?到底是姜/母鴨?還是姜母/鴨呢?其實,正確答案應該是姜母/鴨。姜母是福建人對三年以上老姜的叫法。
能被稱作姜母的老姜,要選內部帶有長長的絲的才是好的。切片后需要依靠電扇快速吹干水分,姜片上的脈絡更顯得清晰,辛辣的香氣被鎖在里面,積蓄能量蓄勢待發。
姜母鴨鴨子的選擇也大有講究,用的是三斤左右、正值壯年的番鴨。番鴨在福建是舶來品,而且以此類推,只要帶番字的,在福建都指代從外面引進過來的。這種鴨本事可不小,當地人介紹它能上樹、能看門,而且重要的是肉質也豐腴得恰到好處,皮脂不過于油膩。
為了讓北京的食客吃上福建當地的味道,阿輝嫂姜母鴨還遵循著福建老家傳統的制作方法。用姜母片打底,用香油將其炒透,待到姜香味滲出,辛辣味散去,姜母便由普通佐料上升到了配菜的地位。
在調味上也盡量保持本味,除了高粱酒和醬油,一滴水都不加,只憑借鴨肉與高粱酒中的水分,完成這場美味轉換之旅。烹飪時,底部汁水化為蒸汽,上層鴨肉吸收熱力,油脂的分子不斷分解,透出誘人的焦糖色。
兩個小時以后,已經炸干的姜母片被香油和鴨油浸潤過后,辛辣中混著淡淡的甜和肉香,鴨肉則是酥香軟爛,老少皆宜。
為了調味,阿輝嫂選用的是字號品牌六必居出品的原釀醬油,采用精選優質大豆,經過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保持高鹽稀態發酵醬油的固有風味特點,醬香濃郁,味道鮮美,滋味醇厚。
六必居原釀醬油由首農大廚房,提供從原產地采購、多溫層冷鏈存儲專業檢測、分揀,到配送銷售的一站式服務,讓味道掌門盡情發揮味之真諦。
阿輝嫂廈門姜母鴨的味道掌門,并不是阿輝嫂,而是阿輝哥——林輝才。阿輝哥今年46歲,已經在餐飲界摸爬滾打了20年時間,2003年他就在廈門開餐廳,2018年來到北京,2021年帶著家鄉美食姜母鴨在三里屯開了這家小店。
阿輝哥來到北京5年,已經在北京開了兩家店,除了這家姜母鴨老店,還有一家福建泉州口味的牛肉館。兩家店都開在三里屯,他的家也在三里屯,五年里,他為了兩家餐廳,甚至都沒有踏出過三里屯一步,睜開眼睛,閉上眼睛都在三里屯。
福建食物要有鍋氣,所以執拗的阿輝哥,拒絕了外賣的銷售方式。即使是疫情期間,他也沒有做過一份外賣,但他覺得從長遠來看,消失的客人還是會因為地道的味道慢慢回來。
阿輝哥給自己的店名起作阿輝嫂姜母鴨,用的是老婆的名字。人到中年還在外地創業,阿輝哥并不覺得苦,比起一個人扛起所有,家人的鼓勵和支持就是他大的慰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這不僅是一句歌詞,也是融進福建泉州人骨子里的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