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生產(chǎn)的醬菜是北京市傳統(tǒng)名菜,相傳創(chuàng)自明朝中葉,就連掛在六必居店內(nèi)的金字大匾,相傳都是明朝大學士嚴嵩題寫。不過嚴嵩寫這牌匾時,還不叫六必居,而是六心居。
之所以起名叫六心居,是因為這個醬菜園由六兄弟一起開辦,六顆心向著一處使勁,共同將醬菜園打理好。因為做出來的醬菜味道鮮美,首輔嚴嵩每餐必佐以食之,所以每年開春的第1壇醬菜,六心居也必是送往嚴家。直到1577年的大年三十夜,風云突變,嘉靖突然宣布革除嚴嵩一切職務。
就在圣旨到達前,六心居的老板正帶領一群伙計挑著幾十壇醬菜顫微微地朝嚴府邁進。無辜的醬菜也受到了牽連,盛怒之下的嘉靖干脆在六心居的“心”字上加了ー刀,將六心居更名為六必居。從此,六必居從以前的賓客滿座到門前冷落,雖然價格一落千丈,依然沒有什么顧客上門。
就在六必居關(guān)店大吉前夕,大清官海瑞進京赴任,并光顧六必居,為其重新詮釋了店名,六必不但成了招牌,也成為以后制作醬菜的標準:用料必須上等,下料必須如實,制作過程必須清潔,火候必須掌握適當,設備必須優(yōu)良,泉水必須純香。
這個重新詮釋后的店名拯救了六必居,以往的顧客紛紛再次光顧,六必居醬菜園也逐漸恢復了以住的熱鬧與繁華。來源: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