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榨油通常的標簽是“新鮮、純正、天然”,因為傳承了老一輩的壓榨手藝,的確在味道上更加醇香,價格也更加低廉,但是它的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安全隱患和致命危害!
我們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過去,什么都是“洋”的好,連月亮都是國外的圓。
如今,“土”已翻身逆襲,只要加上“土產”“農家”,價格和銷量都蹭蹭蹭往上漲。
土雞、土雞蛋等因為沒有這個劑那個素,許多人覺得吃起來口感更好、更健康,這無可厚非,然而卻有人一味求“土”,連食用油也覺得是“土榨”的好。
真相到底如何?
有媒體曾發文,《土榨油聞著是真香,吃著也是真的毒》。專家也頻頻提醒,土榨油不建議直接食用。
全面認識土榨油
土榨油通常的標簽是“新鮮、純正、天然”,因為傳承了老一輩的壓榨手藝,的確在味道上更加醇香,價格也更加低廉,但是它的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安全隱患和致命危害!
首先,土榨油的環境衛生通常不過關。很多小作坊為了節約成本,榨油工具使用后并沒有按時清洗等操作。
其次,制作過程的可視性不代表著土榨油的合格性。無生產廠家、合格證、生產日期、QS標識……土榨油欠缺安全保障。(三無產品,如果拿去檢測不僅很難達到國標要求,質量也無法控制,更重要的是出了問題無法溯源、不好追責。)
此外,土榨油頂多只能算是毛油,也就是粗糙的、不純凈的、含有很多雜質和安全隱患的初級油,過濾不徹底甚至不過濾。
按照新的國家食用油標準規定:
毛油(未經精煉的植物原油)一般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為成品油原料。
土榨油和精煉油的區別
土榨油和精煉油有哪些區別?以土榨茶油和精煉茶油為例。
原料:
“土茶油”的原料主要是人工自采、自然晾曬和農戶自家儲存,因為儲存條件較差,容易造成霉變。使用霉變原料榨取出來的食用油,極可能含有黃曲霉。
“精煉茶油”采取產業化生產,對茶油果原料的篩選和儲存要求十分嚴格,原料入庫后,需派專人控制倉庫的溫度、濕度及衛生情況,確保油茶果的質量。
工藝:
“土茶油”常規的制作工藝是,先將洗凈的油茶籽粉碎、熱蒸,再用稻草裹成餅狀來壓榨,在做油茶餅的過程中,為了讓油茶餅更緊,提高出油率,有時甚至“手腳并用”,這種榨油方法是極不科學的。并且土法壓榨和后續處理時,對衛生把關不嚴將會造成產品過氧化值、酸價偏高等質量安全風險。
采用現代化冷榨設備生產出的“冷榨茶油”色澤較淺,純度較高,只需要采取簡單的物理措施就可以達到壓榨一級油的標準。其很大的好處是幾乎全部保留了茶油原有的活性成分,可以比較體現出其營養價值。
品質:
“土茶油”色澤一般較深,具有濃重的“青味”,并且透明度比較差,含有機械雜質、磷脂、皂素、蛋白質等水溶性雜質以及水分,另外還含有游離脂肪酸、醛、酮、蠟質等一些低分子的物質,這些物質的存在不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產繁殖,而且容易引起油脂酸敗變質。
采用冷榨法制取的“精煉茶油”,經過脫膠、脫色、脫臭等工序嚴格處理,生產出來的茶油色淺、澄清、透明、清香,游離脂肪酸的含量比較低,品質要遠遠高于“土茶油”。
煙點:
“土茶油”由于精煉時間、程度不夠,食用油中的游離脂肪酸、維生素E、卵磷脂等物質過多,會導致煙點低,在烹調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煙霧,這些煙霧不僅刺激人的呼吸系統,引發一些呼吸道疾病,而且煙霧中含有某些危險物質。
“精煉茶油”煙點可達220°C以上,高溫煎炒時極少產生油煙霧凝聚,不會產生嗆人的油煙,也不會使油煙凝聚粘附在廚房的墻壁上。
安全:
土法壓榨采取的熱榨法,其溫度能達到120℃左右。在榨制茶油的過程中,會對其中的營養造成破壞。而且,有些土榨作坊為了增加產量,過度蒸炒原料,會造成苯并芘嚴重超標。
通過先進的壓制技術處理的原油,再經過除雜、脫酸、脫臭、脫脂等一系列嚴格復雜的精煉程序所生產出來的茶油方可稱之為“精煉茶油”,精煉后的茶油品質更好,保存了茶油本身豐富的營養價值及微量元素,食用更安全。
總的看來,無論作坊產的土榨油還是家庭自制油,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安全隱患。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卻反而想從工業化標準化生產回歸到原始的作坊式生產,這實在不是值得弘揚的科學食用油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