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00多年的滄桑歷史,200多年前就被名人鄭板橋譽為“正宗芳味”的“崔字牌”小磨香油,早已蜚聲海內外。小磨香油從明朝由崔氏老二(綽號“崔香油”)發明問世以來,一直到清朝末期,都被列為宮廷貢品,專門進貢皇上御膳享用,譽滿京都。到今天,“崔字牌”小磨香油更為現任濰坊瑞福油脂調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崔 字牌”小磨香油第二十代傳人崔瑞福秉承心脈,發揚光大。這里,記述一段與“崔字牌”小磨香油息息相關的傳奇與故事,楔進歷史,傳與后人。
瑞福油脂是我國生產小磨香油、小磨芝麻醬的公司,用的是傳統的小石磨生產工藝。進入瑞福油脂的生產車間,清一色的石磨在車間整齊排列,無論生產技術和研發如何與現代化對接,石磨是永遠不可丟棄的寶貴財富。每年農歷的正月初十,是石嬤嬤節,是公司隆重的節日,公司的領導和全體員工,都要在這一天給石磨祭祀、行禮。這是為什么呢?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神農,他一心想找到可以給人們吃的東西,把目標定在了樹和草上,在《神農本草經》中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的記載。
他用那兩只芭蕉扇似的大手,把草叢中的穗兒擼下來,放在手掌心,合起雙掌,細細磨搓,用嘴吹去秕糠,把粒兒放到口中去嘗。他不停地擼、搓,皮磨破了,雙手血肉模糊、疼痛難忍。有時被毒得鼻青眼腫,渾身發紫。有一天,他正在擼下一棵高桿植物的長穗搓起來,剛搓了不幾下,痛的他皺眉裂嘴…
你等一等,我來幫你好嗎?“一個身材窈窕,濃眉大眼,黑發飄飄的姑娘站到他的面前。”沒等神農愣過神來那漂亮的姑娘就輕輕地把他的雙手掌裹起來,微笑著 指了指身旁一樣東西說:“以后你甭用手搓啦,我專門為你做了可以把皮搓碾下來的東西。”
神農有些驚疑地看了看地上的東西:一塊半尺立方的的石頭深凹進去,旁邊放著一個磨得圓圓的杵頭。
“這是什么?”神農驚奇地問?
“這叫臼,把植物種子放在里面搗一搗,皮兒就掉下來了,不信你試試。”
姑娘伸手擼了一串穗的種子放進凹洞里,用杵頭慢慢搗著,不一會兒,粒兒和殼兒分離開來,抓出一把,輕輕一吹,手里就只剩下了種子。神農一見,高興地跳了起來……
后來,神農就和山女成就了一段美滿姻緣。
聰慧的山女從手搓東西的姿勢,研究出用兩塊圓形平面的石頭,平面上挖出一道道的溝紋相對并轉動,可以將植物種子磨碎成粉末,后來人們稱其謂“石磨”。再后來,人們發現,石磨上挖出不同的溝紋,可以用來磨面粉,磨面糊,磨豆漿等。再再后來,開始有了姓氏,先賢們在給山女賜姓的時候,因為她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又住在山腳下,所以就取“山下佳人”的意思,給山女賜姓為“崔”。據傳說,她的子孫后代都隨她而姓。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發明了石磨的山女,都尊稱她為“石嬤嬤”,就是石磨的磨祖。傳說她是正月初十生日,在每年的正月初十這一天,凡是開山、做磨、用磨、石雕、石刻等行業的人們都給她過生日,以表后人對她的紀念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