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常見調味料的醫療功效
編輯:小羅 發布時間:2012/8/25
佐海鮮的姜末、燉肉的五香料、涼拌菜里的大蒜……每一位美食愛好者,對這些調味品都司空見慣。在中國,它們的使用歷史也由來已久,許多如今常用的調味品種,都是從西域、東南亞引進,逐漸被百姓接受的。“它們有統一的名字,叫香辛料。主要特點是有特殊香氣,含揮發油較多,味道香竄。主要用途是做調味品,可開胃健脾。”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陶琳說,“同時,香辛料性辛溫,還有防病保健的功能。”
大蒜:拌涼菜防腹瀉
“蔥、姜和蒜,這三種是常見的,一般都是吃新鮮的。而且,在做調味品時,不僅運用其自身特有的辛辣味道,增加食物風味,還能夠去腥、膻等異味,在吃魚、肉等葷食時,巧妙運用,可以將異味矯正,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陶琳介紹。
但是,它們的功效也各有側重,其中,大蒜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制作涼拌菜時,加入搗碎的大蒜,可以提香氣、開食欲、增加風味。“尤其在夏季,細菌容易滋生,腸炎、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多發,做飯時加入大蒜,能夠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陶琳介紹,“而且,現在有專門的大蒜素提取物,已經作為一種藥,專門用來治療腹瀉。在外出時攜帶一些,能夠以防萬一。”
每年六、七月份,是新蒜上市的時節,此時用醋和糖制作一些糖蒜,能讓蒜的辛熱變得緩和,使肝火較旺的人也能夠多吃點大蒜。
蔥白:熬粥治風寒感冒
“大蔥的蔥白部分可以入藥,能夠辛溫解表,幫助發汗,可以幫助風寒感冒的患者恢復。”陶琳說。
風寒感冒主要在秋冬天氣寒冷時易發,受風著涼后出現怕風、怕冷、鼻塞、無汗的表現。寒氣過重,積在身體里頭,需要用發散解表的藥物,將寒氣驅除。
“蔥白就屬于辛散性的,能夠幫助發汗。患風寒感冒時,熬點兒白粥,里頭放些蔥白,趁熱喝了,這時全身微微出一些汗,對于緩解感冒癥狀非常有效。”陶琳說,“另外,用蔥白煮水,里面加入紅糖,也能起到很好的散寒作用。”
不過,對于暑天吹空調、進食生冷過度的感冒患者,用這種方法便不適合。雖然也是受涼造成的感冒,但不屬于風寒感冒,應該改用紫蘇葉、藿香葉等藥物幫助消暑、祛濕、解表。
生姜陳皮:煮水止嘔吐
“生姜和陳皮的配搭,可以理氣健胃,防治嘔吐。”陶琳說,“尤其適合孕婦飲用,可以有效緩解妊娠反應。”
生姜能夠溫胃解表、止嘔吐,有暈車癥狀的人,在舌下含一片生姜,能緩解不適。孕婦出現妊娠反應時,如果不是特別嚴重,都可以用生姜煮水來緩解癥狀。另外,加一些陳皮,可以幫助健脾理氣。陶琳介紹:“中醫講‘胃主降’,正常來講,胃氣應該是下沉的。陳皮能夠降氣,它的芳香也能夠增進食欲。”
而且,生姜和陳皮都具有安胎的功效。一般來講,大部分藥物上都標明孕婦慎用,而生姜和陳皮對孕婦沒有任何副作用。
“另外,在現在倡導的冬病夏治里,生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治療人體內的陳寒、宿疾。用生姜、白蘿卜、杏仁一起煮水喝,可以治療氣管炎等疾病。”陶琳說。
花椒八角:做臍貼治腹痛
“除了蔥、姜和蒜這些新鮮的香辛料,廚房中最常用到的就是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有芳香、辛辣味道的干貨。”陶琳介紹,“這類東西在功效上除相似之處,還各有特點。”
首先,這類香辛料都具有理胃驅寒的功效,對于寒性的腹痛,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其次,花椒有殺蟲的作用,對于驅除膽道、腸道內的蛔蟲很有效;八角能夠補腎;丁香可以止逆,治療疝氣、打嗝很有效。
這些香辛料的味道都比較濃重,很少直接服用,一般都用來燉肉、燉豆腐等,通過食補達到療效。疼痛十分嚴重時,可以用花椒、丁香等研磨成粉末,加水制成藥餅,敷在肚臍上。幫助驅走體內寒氣,治療虛寒腹痛、胃痛、腰痛、痛經等很有效,這也是內病外治的一種重要方法。
另外,如果是作為藥物使用的話,這些香辛料只適合脾胃虛寒的人,因為本身偏辛溫。有內火、生瘡、口腔潰瘍的人,不適合使用。如果是作為調味品食用,因為用量很少,則無需過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