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質(zhì)量顏色說了不算!
編輯:小羅 發(fā)布時間:2012/10/1
很多人以挑選面粉越白越好,其實(shí)這種判斷是不正確的,面粉自身就含有黑色素,存儲過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抹黑”、不小心混進(jìn)去的小麥外皮顆粒都會讓面粉看起來不是那么的白,但這些并不影響它的質(zhì)量。如果可以追求白色面粉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
不白,那是有原因的
我們吃的面粉取自小麥種子的胚乳(磨面時去掉了麥粒的其他部分——果皮、種皮、胚等組織,就是通常所說的麩皮),而胚乳是個由淀粉和蛋白質(zhì)組成的營養(yǎng)儲存?zhèn)}庫,本職工作是在小麥種子萌發(fā)時提供營養(yǎng),現(xiàn)在“兼職”做了人類的口糧。
討論面粉的顏色,要從它的“原形”——小麥胚乳身上找原因。一般來說,面粉顆粒越細(xì),對光線的反射效果越好,在視覺上就顯得更白。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小麥胚乳都能磨得一樣細(xì),這跟其中的蛋白含量密切相關(guān)。蛋白質(zhì)含量越高,面粉顆粒就越不容易被磨細(xì),面粉自然就顯得黑了。通常在相同工藝下,含蛋白高的硬粒小麥粉比軟粒小麥粉要來得黑一些。
除了顆粒度的影響,小麥胚乳本身還含有一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新面粉微黃的色澤,就是因?yàn)檫@些物質(zhì)引起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物質(zhì)會逐漸降解。在存放一段時間后的面粉中就找不到這種特別的色澤了。有商家會有意地在面條里添加胡蘿卜素,大概就是為了讓消費(fèi)者感覺面粉新鮮吧。
更有意思的是,小麥胚乳中還潛藏著一些伺機(jī)而動的不安定分子,多酚氧化酶(PPO)就是其中之一。它們會把接觸到的無色的酚類物質(zhì)變成黑色的“顏料”。那些被凍傷的香蕉變得混身漆黑,就是多酚氧化酶的杰作。面粉中的多酚氧化酶也會辛勤工作轉(zhuǎn)化酚類物質(zhì),這也是造成面粉、面條越放越黑的重要原因。
當(dāng)然,影響面粉的因素還不光是小麥胚乳本身,小麥外皮的顏色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特別是紅粒小麥的外皮,會破碎成帶顏色的小顆粒(被稱為“麩星”),如果分揀不干凈,就會讓面粉變黑。相較而言,白粒小麥的外皮即使混入面粉,影響也比較小。在以白面為美的我國,白粒小麥的收購價要高于紅粒小麥也就不難理解了。實(shí)際上,紅粒小麥的蛋白質(zhì)含量通常會更高,它們也是目前國際上種植面積最大的種類。這大概跟西方烹飪中,小麥粉多用于烘焙,不太關(guān)注面粉白度有關(guān)系。
經(jīng)過上面的分析,你是否還會覺得面粉是白色的才是好的面粉呢,以后挑面粉的時候可別再往白色上挑,越白可不代表越好。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