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蛋的禁忌(一)
編輯:月月 發布時間:2013/6/1
雞蛋不僅營養豐富,做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雞蛋幾乎是我們每天必吃的食物。但是在吃雞蛋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避免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 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誤區之二: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并非更 有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 、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 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于人體消化(消化食品)吸收。 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 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 經高溫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之三: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 ,引起不良后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 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癥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 、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之四: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于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 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 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被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 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堿,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之五: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里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 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 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