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又叫白豆蔻、圓豆蔻、原豆蔻、扣米。性溫,味辛。對于豆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豆蔻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禁忌吧。
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1、豆蔻補脾胃,磨積滯,調散冷氣甚速,虛弱不能飲食者最宜,兼解酒毒。《本草原始》
2、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或濕痰郁結成病者,亦效。若熱郁者不可用,恐積溫成熱也,必用梔子之劑。(朱震亨)
3、豆蔻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郁破氣,殺魚肉毒。《綱目》
4、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濕郁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綱目》
5、豆蔻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珍珠囊》
6、豆蔻,辛能破滯,香能入脾,溫熱能祛寒燥濕,故主溫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嘔吐也。脾開竅于口,脾家有積滯,則瘀而為熱,故發口臭,醒脾導滯,則口氣不臭矣。辛散溫行,故下氣。寒客中焦,飲食不消,氣因閉滯則霍亂。又散一切冷氣、消酒毒者,亦燥濕破滯、行氣健脾開胃之功也。產閩之建寧者,氣芳烈,類白豆蔻,善散冷氣,療胃脘痛,理中焦。產滇、貴、南粵者,氣猛而濁,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癘,消谷食,及一切宿食停滯作脹悶及痛。《本草經疏》
7、豆蔻下氣,止霍亂。《開寶本草》
8、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濕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又功與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風寒客在胃口之上,癥見當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熱浮散,專治瘴癘寒瘧也。故凡濕郁成病,而見胃脘作疼,服之最為有效。若使郁熱內成,及陰虛血燥者,服之為大忌耳。《本草求真》
9、豆蔻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別錄》
10、豆蔻對濕阻氣滯,可與蒼術、半夏、陳皮等同用。
11、豆蔻治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藥材甘草共研細末,常滲口中。
12、豆蔻用于氣滯胸悶之癥,可配厚樸、枳殼等同用。
13、豆蔻用治胃寒嘔惡,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
14、豆蔻用于濕溫初起,如屬熱盛者可配黃芩、連翹、竹葉等同用;濕重者可合淡滲利濕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15、豆蔻治寒性霍亂:肉豆蔻6克,將肉豆蔻研為細末,以溫水送服,每日2次。
16、豆蔻治久瀉虛痢:肉豆蔻、吳茱萸各30克,小米60克,蜂蜜適量。前三料炒焦,研細,加蜂蜜煉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溫水送服。
17、豆蔻治郁熱胃痛:草豆蔻、梔子各30克,姜汁適量。將草豆蔻和梔子共研細末,以姜汁糊成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米湯送服。
豆蔻的藥理作用
1.草豆蔻煎劑對豚鼠離體腸管低濃度興奮,高于1濃度及揮發油飽和水溶液則均呈抑制作用。
2.用巴甫洛夫小胃試驗,草豆蔻10水浸液60-80ml灌入主胃,測小胃分泌情況,結果對胃總酸排出量無影響而顯著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
豆蔻的營養分析
草豆蔻是一種傳統中藥,可以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于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草豆蔻還可與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藥材配合使用作為食品調味劑,可去除魚、肉等食品的異味。此外,草豆蔻莖桿韌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編織材料,編織的坐墊冬暖夏涼,具有預防和治療坐瘡的功能。
豆蔻的用法用量
3~6g,入煎劑宜后下。
豆蔻的禁忌
忌:陰虛內熱,或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結者忌食豆蔻;干燥綜合癥及糖尿病人忌食豆蔻。
宜:脾胃氣滯,食欲欠香,不思納谷,胸悶腹脹,噯氣反胃,舌苔厚膩者宜食豆蔻。
豆蔻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禁忌在上面的文章中火爆調味品招商網的小編在這里都給大家詳細的介紹完了,小編在此建議大家在食用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用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