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麥和小麥大家總是辨認不出來,那么知道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就至關重要了,可是大家知道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是什么嗎?下面就請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
大家知道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是什么嗎?浮小麥和小麥均為禾木科植物小麥的種子,不同的是小麥飽滿、質重,入水下沉;而浮小麥干癟枯瘦、體輕而浮于水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是什么。
在臨床上,浮小麥和小麥都可以作為藥用,但是它們的藥性和功能卻不相同。
小麥性味甘、涼,可入心經、脾經和肺經,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安神除煩”是小麥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即是以小麥配伍甘草和大棗。
浮小麥性涼、味甘咸,可入心經、脾經和腎經,具有益氣、除熱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麥的主要效能。
以氣虛為主者,可將浮小麥與黃芪、牡蠣、麻黃根等配伍使用,以增強其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以陰虛為主者,則可將浮小麥與知母、黃柏、龜板等配伍使用,以增強其清熱、滋陰、斂汗的功效。
此外,浮小麥還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常與玄參、麥冬、生地、地骨皮等藥配伍使用,以起到養陰清熱、斂汗除蒸的作用。
浮小麥的功效
浮小麥為干癟輕浮的小麥,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態詳“小麥”條。干燥穎果呈長圓形,長約2~6毫米,直徑約1.5~2.5毫米。
表面淺黃棕色或黃色,略皺,腹面中央有較深的縱溝,背面基部有不明顯的胚1枚,頂端有黃色柔毛。質堅硬,少數極癟者,質地較軟。斷面白色或淡黃棕色,少數帶有穎及稃,氣無、味淡。以粒勻、輕浮,表面有光澤者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
小麥性味甘、涼,可入心經、脾經和肺經,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
浮小麥性涼、味甘咸,可入心經、脾經和腎經,具有益氣、除熱和止汗的功效。
小麥的作用
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干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面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面包;生于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面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面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小麥怎么做好吃
小麥是人類主食之一,并且小麥的營養價值非常之高,所以在這個追求健康的時代里,人們都開始食用起小麥,可是有些朋友卻苦于不知道小麥怎么做好吃,那么下面就來告訴大家小麥怎么做好吃吧!
小麥養生飯
原料:
混合養生米(大麥、小麥、楓葉米、糙米、赤小麥、紫米、黑米、紅糙米)、橄欖油、水。
做法:
1、按照米和水的比例為1:2.5放入電飯煲,加入1勺橄欖油,煮50-65分鐘,悶10分鐘即可。
2、按照米和水的比例為1:1.5將米浸泡5-6小時,或者浸過夜,放入電飯煲,加入1勺橄欖油,煮50-65分鐘,悶10分鐘即可。
小麥糯米粥
材料:
冰糖少許、糯米100克、小麥仁100克、陳皮1小片。
做法:
1、糯米、小麥仁洗凈。
2、粥鍋內注水,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加入糯米、小麥仁、陳皮后用大火煮開,轉中火煮約30分鐘。
3、待糯米粥煮好后,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桂圓麥仁粥
材料:
大米、糯米、麥仁、紅豆、桂圓干。
做法:
1、把所有的米淘洗好,桂圓干剝去外殼。
2、所有的材料添水放高壓鍋熬,大火燒開,小火冒氣大概半小時即可。
對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的介紹就到這了。浮小麥和小麥的區別從外形上,還有從藥用價值上,都具有明顯的不同,所以具體在使用的時候,還一定要格外注意了,不能覺得兩者都是小麥,就可以隨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