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元宵佳節了,有網友在網上曬出創意十足的“麻將湯圓”,引來很多網友留言直呼:吃了這個保證手氣好!
麻將湯圓
元宵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屬于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后攤成大圓薄片,晾曬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后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里,倒上江米粉,“篩”起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江米沾到餡料表面變成球狀,就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均為不同的食品。
2018年2月27日,山東濟南,元宵節臨近,濟南一市民利用糯米粉、白糖、豆沙等原料制作了創意十足的“麻將湯圓”。
麻將湯圓上畫有萬子、筒子、發財等圖案或字樣,外形與真實麻將幾乎無異,受到了眾多麻將發燒友的追捧,不少人調侃到:“吃完一定手氣好。”
麻將湯圓的做法
1.糯米粉250g,水200ml,攪勻揉成面團。
2.取一小塊面團,揉成丸子狀,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凹槽,放入豆沙餡,裹起來,揉成團子狀。
3.把揉好的團子放入麻將模具中,放入冰箱凍2小時。
4.凍好后,脫模取出,涂上食用色素。
5.水燒開后,放入湯圓,大火煮5分鐘。
6.盛碗開吃!
元宵的起源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后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麻將湯圓,吃了保證手氣好!大家也開始動起手來吧,一起來做“麻將湯圓”,說不定真的像網友們說的那樣,吃完一定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