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必備食品,雖然在超市就可以買到速凍粽子,但是,粽子還是自己包的好吃。那么怎樣包粽子,包粽子的米泡多久才好?
怎樣包粽子
材料:糯米900克、去皮綠豆700克、五花肉400克、帶皮花生300克、蝦米2把、香菇8朵、咸蛋黃6-8個、醬油、糖、鹽、五香粉、料酒適量、粽葉、棕繩適量。
做法:
綠豆要提早一天泡好;五花肉切小塊,用鹽、糖、五香粉、醬油、料酒提早一天腌好;糯米提早5,6個小時泡好后,濾掉水,用一點(diǎn)點(diǎn)生油和鹽拌勻,放一旁;粽葉煮一下,然后抹干;香菇去蒂,切條。
然后按順序,鋪一片粽葉在桌子上,先放一層糯米在中間,然后放一層綠豆,接著把五花肉、蝦米、咸蛋黃、香菇、花生放在綠豆上面。接著再鋪一層綠豆、一層糯米。
如果粽葉夠大,可以用一片粽葉把粽子包起來,先把兩面折起來,成條狀,然后再上下對折,把粽子包起來。手上稍微用點(diǎn)力,把粽子壓緊,然后用繩子捆好。
燒一大鍋水,水開的時候,放粽子下去,大火煮1-1.5小時,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包粽子的米泡多久才好
糯米中的黏性存貯于細(xì)胞當(dāng)中,若用水淘過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會很黏。糯米越泡會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換句話說,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
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細(xì)胞吸水將細(xì)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zhì)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
包粽子用什么葉
包粽子的葉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據(jù)當(dāng)?shù)氐闹参锞偷厝〔摹@媳本┌兆拥聂兆尤~一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一般來說,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葉子就是箬竹葉,也叫棕葉,是植物箬竹的葉子,北方則是用蘆葦?shù)娜~子多一些。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guān)于怎樣包粽子,包粽子的米泡多久才好的相關(guān)資料了,希望能幫助到您。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15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