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對于端午節必吃的粽子又開始熱起來了。有很多人疑惑:包粽子的米為什么要泡?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包粽子的米為什么要泡
1、糯米吸收水分之后會發脹,這樣可以增加糯米之間的摩擦力,在包粽子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糯米因為摩擦力小,壓不緊的情況,浸泡后包的粽子會更加緊實,包的時候也更加順手。
2、糯米浸泡后吸收了足夠的水分,在煮的過程中就不會因為吸水而把粽葉脹開使糯米露出來,有時候看到一些粽子在一些邊角處看到有糯米溢出來,就是因為浸泡時間不到位。
3、浸泡之后的糯米經過泡水后,可以使黏性成分釋放出來,不僅更容易煮熟,還會使煮出來的粽子更加黏軟,吃起來口感也更佳。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說法一:
包粽子的糯米較佳浸泡時間為:瀝水時間30分,浸泡時間40分,米和水的比例為一比二,浸泡水溫30度左右。這樣泡出來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澤潔白、有光澤,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氣,口感黏度適中,精而不爛。
說法二:
糯米越泡會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換句話說,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個小時左右。正確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沒糯米,每天換2~3次水,浸泡幾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可使粽子異常黏軟。只要每天堅持換水,糯米是不會變質的,但水量要足,否則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氣中,米粒就會粉化。
包粽子的米夾生怎么辦
如果煮熟的時候有夾生,可以放在熱水中,悶上十五分鐘。再煮一次,盡量使用煮的,因為蒸的話不易熟。較好的方法是,放在蒸鍋里,把它蒸透心。
包粽子的米為什么要泡?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包粽子的米夾生怎么辦?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關內容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