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令與產地影響價格。海鮮價格受季節影響明顯,繁殖期和禁漁期價格通常較高。例如,每年5-6月的蟶子可能較為肥美且價格有所回落,秋季的帶魚可能油脂更豐厚。在產地方面,沿海地區因為運輸成本低,本地的海鮮產品(如青島的蛤蜊、舟山的帶魚)價格可能比內陸更有優勢。選擇距離較近的漁港產品,或通過冷凍運輸的特定品種(如阿根廷紅蝦),有時也能獲得更好的價格。
2.
挑選替代品種豐富選擇。一些海鮮品種在口感和風味上可能接近,但價格差異較大。例如,青占魚的口感在某些做法上接近三文魚但價格可能更低,巴浪魚也可用于制作刺身。海虹與青口貝營養相似而單價可能較低,冷凍魷魚圈比新鮮魷魚便宜且便于儲存。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比某些野生蝦類可能更適合日常食用。
3.
關注加工方式與包裝細節。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包裝會影響產品的最終價格和性價比。選擇標注了“船凍”技術的海鮮,其鎖鮮度可能更好。購買整條未分割的魚(如整條金鯧魚)有時比直接購買魚片能節省加工費。在選購凍蝦時,了解“鹽凍”和“水凍”工藝的區別也有助于判斷,鹽凍蝦通常是單只分離冷凍,避免反復解凍,口感可能更接近活蝦。同時,注意查看包裝上的冰衣占比,合規的冰衣占比通常有相應標準,過厚的冰衣可能不劃算。
4.
選擇購買渠道有小技巧。不同的購買渠道,價格和促銷活動可能不同。早市收攤前或有降價,社區團購直采可能比商超便宜。大型水產批發市場整箱購買,大包裝的凍蝦仁等單價有時更低。認證過的電商平臺也常有預售和特惠活動。無論選擇哪種渠道,都應優先考慮那些冷鏈物流有保障的商家,以確保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保持穩定的低溫狀態,這對保持凍品品質很重要。
5.
細看產品信息助判斷。購買時,仔細查看產品標簽信息很重要。選擇包裝上有清晰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等信息的產品。對于凍蝦,可觀察其外觀,新鮮的蝦色澤應自然,避免選擇顏色過于鮮亮或異常大的,這可能是經過化學處理或使用激素催肥的“激素蝦”。優質的凍蝦仁通常頭尾完整、蝦身彎曲,殼色青亮;若蝦腸與肉分離或殼色灰暗,可能經過反復解凍。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其品質控制和運輸條件通常更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