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26日電(記者丁雅雯)今年以來,我國餐飲行業通過創新場景經營、拓展多元業態、深化數字化轉型等舉措,加快提質增效步伐,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頭部企業財報顯示,通過創新經營模式,企業經營效益顯著提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日發布的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7.03億元,凈利潤17.55億元,核心經營利潤24.08億元。在場景創新上,海底撈不斷突破既有邊界,實現了定向的客群拓展和體驗感的升級:通過露營火鍋拓展戶外消費場景,通過校園火鍋和企業食堂探索校企市場,通過夜宵主題店、親子主題店延伸至夜經濟與家庭消費。截至到6月底,海底撈夜宵場景主題門店已改造近30家,門店改造后,夜間客流量較改造前有15%-20%不等的提升。截至2025年8月,海底撈已完成全國14家門店的親子主題升級改造,為家庭顧客提供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的用餐體驗。
走進“焰請烤肉鋪子”西安大明宮萬達門店,烤肉的香氣彌漫,駐場歌手的慵懶爵士樂縈繞耳邊。“除了晚上的DJ打碟,我們還提供洗頭和編發服務。”門店負責人表示,這種新的體驗收獲了不少顧客好評,將根據顧客反饋不斷迭代優化體驗。
與此同時,餐飲企業食品安全體系建設也取得新進展。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大中華區所有門店均已啟用“主體責任制”管理信息系統,可對食品安全信息進行智能識別、分類和歸集,并對潛在風險提前預警。部分門店還引入了IKMS綜合廚房管理系統,通過餐盤底部的芯片實現“一菜一碼”。后廚人員將菜品置于智能臺,即可即時查看生產日期及安全合規狀態,系統會對臨期或過期食品以醒目顏色標識發出預警。
砂鍋品牌“從前印象”負責人告訴記者,店內采用明檔現做的形式,將后廚、烹飪過程清晰展現在顧客眼前,讓顧客感受“安心的煙火氣”。“我們人均價格不高,但在食材選擇上,堅持嚴格標準。我們與眾多優質食材供應商緊密合作,比如五常大米、正大雞蛋、荔浦芋頭、慢養黑豬肉等高品質食材被納入菜單,從源頭上確保菜品品質。”
業內專家指出,餐飲業作為經濟的“壓艙石”,見證了消費信心的恢復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從營收表現看,頭部企業諸如海底撈并未陷入惡性價格戰,而是通過提升運營質量和優化顧客體驗,實現了穩健增長。上述企業深刻把握了不同客單價區間背后都有穩定消費群體的市場規律,始終堅持“以顧客滿意度為核心”,在產品、體驗、場景上不斷迭代。正是順應了消費趨勢,頭部餐飲企業才得以在創新中保持競爭力,在周期波動中保持韌性,開拓出新的增長空間。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陳新華指出,培育住宿和餐飲行業新質生產力要在“新”和“質”上下功夫。“新”主要是創新,包括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質”就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高品質。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面對當前餐飲行業的激烈競爭,企業要想保持競爭力,關鍵在于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更體現在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營銷策略上。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