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久彌新的青巖雙花醋
編輯:小李 發布時間:2012/6/28
去青巖吃飯獲小吃,都要帶上醋,還得要當地的雙花醋,這樣才能夠配得上青巖的味道。
雙花醋的制作過程很復雜、工序很多、工藝很講究。第一步是將麥子發芽,再把大米煮成稀飯,配制百味中藥……天機不可泄露。
去青巖的人必來一份帶醋的小吃,好些貴陽人或者是離家在外的青巖人還帶上一、兩壺雙花醋回家。
街上轉悠一番,滿街攤位上都擺有雙花醋銷售。認真一打聽,青巖鎮有十幾戶人家生產雙花醋。刨根問底,終于找到南街小井坎的余家,92歲的余應之老人才是雙花醋的謫系傳人。余老太太雖思維清晰,但口頭表達不夠清楚。故事只得由余老太太的兒子車培新述說。
話說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曾氏老祖從娘家嫁到車家時把做雙花醋的手藝一并帶到車家。曾氏老祖把手藝傳給女兒,也就是余應之老太太,余老太太又把手藝傳自己的兒子車培新,車培新再把手藝傳自己的兒子。從曾氏老祖算起已傳了4代100多年。據說,曾家育有一兒一女,女兒未出嫁前,青巖只有曾家制醋。曾氏老祖嫁到車家后便形成曾、車兩家同時制醋的格局。只是車姓人家居商貿繁華的場壩上而生意興隆,手藝代代相傳至今。
車培新說,現代人稱雙花醋,其實老祖宗管它叫“雙花漆醋”,一年制一次,全年的產量不過幾百斤!半p”是指制醋的過程重復兩次,“花”是百味中藥發出的香味,“漆”是指制成的醋像生漆一樣黑。
現在街上賣的實際上是頭道醋或二道醋。但由于制作過程和工藝仍采取傳統方法,沒有受現代原料的污染。應該說,青巖的醋還是好的,用時髦的詞說,是環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