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味精讓我們更健康
編輯:小李 發布時間:2012/7/6
味精的正確使用方法味精中含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老年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應該少吃味精。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甚至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而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1歲以下的兒童食品禁用味精,我國則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食品不得添加味精,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多吃天然的鮮味食品。另外,最近有研究認為,長期過量食用味精可能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順便說一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雞精并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也是無毒無害的。
有些老年人也需要注意: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過6克,否則,就可能產生頭痛、惡心、發熱等癥狀;過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導致高血糖。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腎炎、水腫等疾病的病人應慎重食用。
科學食用味精,在烹調中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忌高溫使用烹調菜肴時,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反而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證明,在70℃-90℃的溫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漿掛糊時也不必加味精。
2、忌低溫使用溫度低時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時,可以把味精用溫開水化開,晾涼后澆在涼菜上。
3、忌用于堿性食物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所以烹制堿性食物時,不要放味精。如魷魚是用堿發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4、忌投放過量過量的味精會產生一種似咸非咸、似澀非澀的怪味,使用味精并非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