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紅茶——越紅茶
編輯:小李 發布時間:2012/7/11
越紅茶幾乎很少人知道,走了幾家買紅茶的店,都不知道紹興還產紅茶。越紅,其實就是產自浙江紹興市一帶的紅茶,因為紹興曾經是越國的首都,故取名越紅。現如今,即使在越紅的主產地——紹興縣、嵊州也很少有人知道越紅的歷史,因為它幾乎銷聲匿跡了。
本期,茶鄉行活動我們將翻開塵封的歷史,一起回顧紹興紅茶的過去,一起感知紹興紅茶的現在。
越紅的過去——為國償債“越紅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國家困難的時候幫助解決了部分外債!庇幸庵匦抡衽d越紅的茶人裘財初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他對越紅的評價。
汽車開進嵊州市區時,我們不斷看到各種與中國圍棋之鄉、領帶之鄉、竹編之鄉、茶葉之鄉、建筑之鄉有關的標簽,卻難以尋覓到越紅的印記。在嵊州茶葉市場,放眼望去幾乎是綠茶的天下。如果不是事先翻閱了資料,確實很難了解到這里有過一段關于紅茶的輝煌歷史。
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有關越紅的歷史,裘財初請來了越紅見證人詹伍保。
詹伍保是嵊州三界茶廠的第六任廠長,他的前輩,第一任三界茶廠的廠長更是赫赫有名的“中國茶圣”吳覺農。
八十多歲的詹老先生不顧高溫天氣,大中午趕到嵊州茶葉市場與我們會合。在談起越紅工夫時,他顯得有幾分激動。1950年下半年,因為沿海港口被美國封鎖,浙江的珠茶難以出口。再加上中蘇兩國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以中國茶葉等物資償還貸款。于是,中國茶葉公司決定大規模改制紅茶。因此,從安徽、江西抽調了1000多名技術工人先到杭州參加專業考試,考試通過的工人繼續在杭州訓練3個月,這樣經過選拔留下了500多人成立了紅茶推廣大隊,并且分成三界小分隊、紹興小分隊和諸暨小分隊。
另外,據浙江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原主任謝豐鎬介紹,1951年,紹興地區所產的紅茶達到2218.55噸,成為浙江省的主要紅茶產區。當年,作為我國當時的出口口岸--上?诎冻隹谠郊t2600噸,占我國紅茶出口量的37.85%。1955年因紅茶外銷形勢轉好,紹興、諸暨兩縣繼續生產紅茶并籌建了2座現代化的紅茶初制廠,于1957年投產。同年,紹興、諸暨兩縣紅茶產量達2045噸,占浙江紅茶產量的60%以上。對于并非紅茶主產區的紹興而言,越紅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后來,越紅的發展受到了沖擊。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際紅茶市場走向疲軟。1985年,全國內銷茶市場全部放開,浙江因盛產綠茶,特別是龍井茶,加上綠茶價格高,茶農、茶商都轉做綠茶,主銷國外的越紅受到了雙重打擊并于21世紀初在市場上基本消失。
越紅的現在——為民致富目前當地政府提出了調整茶葉結構的發展之路,再加上近幾年紅茶的熱銷,浙江一帶的綠茶產區逐漸出現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現象。
就在我們到達紹興前幾天,浙江省茶葉產業協會紅茶分會在龍泉市成立。另外,紹興市政府在全市選定了5個點,每個縣一個,進行紅茶生產推廣。
首次綠轉紅后,紹興縣玉龍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漢興對當地媒體表示,“現在紅茶的銷售形勢不錯,比綠茶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