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魚露的用途非常的光,但是您知道魚露到底分哪些種類嗎,不同地區的魚露有不同的特色。比如越南的魚露以鮮美著稱,當地的優質魚露是不出口外銷的,因此有傳言說:吃了魚露才算到過越南。越南魚露釀造方法是以瓦缸釀造再加曝曬為主,把大量鮮魚塞進瓦缸,加入鹽、醋、酒、糖、醬油后,把缸埋在鹽堆中曝曬一個月后,魚肉發酵溶解,與各種調味料水乳交融。
越南的魚露分兩種,一種是原味魚露,鮮美中帶有天然的魚香味,味道雖咸,但不發苦,煮湯、炒菜用最佳;另外一種則經過了調配,放入了檸檬汁和辣椒,略帶微微酸甜,是做涼拌或蘸醬的不二選擇。其實在越南,魚露的普遍使用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很多飯店都會自己調魚露,所以魚露的口味也變得繁多起來,如果你去越南,可真要試多幾家才行。
和越南魚露相比,泰國魚露的味道稍顯濃重,也有人稱之為白醬油。泰國的魚露制作從17世紀開始,由于泰國的小魚價格極低,吃不完的魚,常被用來制作魚露。
韓國魚露的主角是鳳尾魚,鳳尾魚魚露會拿來做蘿卜泡菜。而日本人最喜歡的鍋物也不難找到魚露的身影,根據不同地域,使用的海鮮包括雷魚、沙丁魚、魷魚。
縱然在中國要買到正宗純正的魚露并不容易,但是通過一些小訣竅不難幫你分辨魚露的好壞。好的魚露應為橙紅色或橙黃色,體質透明,無懸浮顆粒;具有獨特的葷鮮香氣,沒有腐敗臭味;滋味鮮美,余味悠香,無苦澀及異味;搖動瓶子觀察產生的泡沫,如果消失得快,說明其發酵完全,相對而言可貯藏較長時間。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很多東西我們不能只看其表,或只聞其味。對于美食也一樣,臭豆腐、納豆和臭奶酪,這些食品的氣味都讓人避之不及,但是要真的大膽嘗試,大部分人都食髓知味。所以即便是魚腥味十足的魚露,在全球范圍內也有一眾擁躉。
對于閩南一帶的人來說,魚露算得上是比醬油更常用的調味品。很多人除了怕魚腥味兒之外也怕魚露的咸重,其實這種以魚、蝦為原料發酵而成的調味醬汁富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質,對人體很有好處。
魚露的用途很廣,炒煎烹煮,做沙律,做伴碟,只要增鮮提味解膩之事,都少不了它。潮汕人蘸魚露吃蠔仔烙;越南的春卷、牛肉湯河、牙車筷因為魚露的加盟而成為獨當一面的菜式;泰國餐廳的桌上總是放著魚露、碎辣椒和檸檬汁,號稱“調味三寶”;而在韓國,魚露可是腌泡菜的必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