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麻豆腐,別有一番滋味
編輯:海霞 發(fā)布時間:2013/1/15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產品,或曰下腳料,所以價格特別便宜。老北京人買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當飯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舊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別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選擇,得用東直門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講究用純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雞脖兒”嫩韭菜,方能顯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將羊肉丁炒焦起鍋,下黃醬煽炒蔥姜末出香味兒,加入麻豆腐翻炒。隨后,讓大青豆、紅辣椒、嫩豆芽、雪里蕻未依次投人到炒麻豆腐的事業(yè)中來,輔之以大火,使鍋里的尤物們變得“轟轟烈烈”,再不斷地加油、添水,用一點兒老黑醬油,將麻豆腐及其伙伴作“翻天覆地”狀,直至麻豆腐表面氣泡涌動、蜂窩畢現(xiàn)、香氣翁動,方算“勝利會師”。老北京有句俗話:“炒麻豆腐——大咕嘟”,是說麻豆腐一熟會自己“咕嘟、咕嘟”地起泡說話,告訴您:“我熟啦!”似乎麻豆腐通了人性,怪不得老北京人會青睞于它呢!
此時在起鍋前放人切成寸段兒的“野雞脖兒”嫩韭菜梗兒,灑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鍋,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飯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炒麻豆腐原來用羊尾巴油炒,因其涼了以后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現(xiàn)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窩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黃醬與麻豆腐一起炒,然后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后,要用紅辣椒與切好的豆瓣蔥,用熱油炸出蔥辣香味,澆在剛出鍋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后,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