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食用油脂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編輯:亞南 發布時間:2013/5/29
油即脂肪,脂肪是食物中與身體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元素,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有口福”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些年來營養學界對脂肪過多或品質不良以及包括心臟病、動脈硬化和腫瘤等在內的慢性病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研究。這些研究直接改變了人們對食用油的選擇。
不要吃豬大油
中國營養學會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不要吃豬大油,肥肉(富含豬大油)也要越少越好。研究證實,豬大油中的飽和脂肪是心臟病、血管病、高血壓、腫瘤的最大禍首之一。同時,除了美化食物口感和提供能量,豬大油并不含有重要營養素。
吃植物油,而且要精制的
與豬大油等動物油不同,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以不飽和脂肪為主,不含有膽固醇,也不會增加血脂,所以是良好的烹調用油。植物油依國家標準分四檔:色拉油、高級烹調油、一級油、二級油。有證據表明,低級油,特別是散裝的低級油,有機溶劑超標的情況十分嚴重,吃這樣的油有人稱之為慢性自殺,因此要盡量選擇精制的食用油。
更講究的油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比較的食用油,選擇這樣的油已成時尚。橄欖油的脂肪酸組成十分理想,在加工過程中又不進行化學處理,所以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最好的食用油。玉米油取自玉米胚芽,不飽和程度較高,含有更多的維生素E,且燃點高,炒菜時油煙很少,口感好。紅花油取自藥用植物紅花的籽,《本草綱目》記載紅花有活血、通經、逐淤之功效,現代研究證實,長期食用紅花油有助于降血脂、軟化血管(據說還有美容作用)。葵花子油嚴格地說并不是新產品,但制出耐儲藏、品質高的葵花子油的確是近年的事。葵花子油不飽和程度高,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營養小常識
食用油尊放爐灶旁爐灶旁溫度較高,油脂長時間受熱,就會發生分解變質。易產生醛、酮和某些有毒物質。人食用這種油,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食用油受高溫影響,油脂中所含的維生素A、D、E等均被氧化,降低了營養成分。因此,食用油最好放在涼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