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解雞、味二精的合理食用法
編輯:薇薇 發(fā)布時間:2013/7/6
你做飯雞、味二精你選哪個,他們都可以讓你煮的食物口感更鮮美,可是放哪一種更好呢?看專家怎么講。
很多人對味精有偏見,卻對雞精情有獨鐘,以為雞精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養(yǎng)分,而且安全。那么,事實到底如何呢?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養(yǎng)分與食品安全系博士范志紅指出,固然味精、雞精都是加強鮮味的產品,但實際成分和用法卻有一定的差異。味精是純食糧制成的產品,而且本身就是一種氨基酸,自然存在于食糧、豆類和魚肉類當中,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少量食用味精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雞精里不僅含有味精、核苷酸,加上有機酸鹽、糖和香辛料,有些產品還含有“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可帶來多種氨基酸的鮮味,再加上雞味香精等混雜起來,能讓味道顯得更加自然和豐盛。
范志紅指出,固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但它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主要由雞肉制成。雞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鹽、麥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數目通常會超過真正來自自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雞肉粉或雞骨粉、雞蛋提取物、其他肉類提取物等。
范志紅同時提示大家,雞精的味道再逼真,也只是一種調味品,不能與雞肉的養(yǎng)分同日而語。由于雞精中同樣含有一定的味精,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差未幾,同樣應留心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雞精當中的核苷酸成分也輕易受到核苷酸酶的降解,因此最好在加熱停止之后起鍋的時候再放雞精。
需要特別留心的是,由于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假如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不妨先放一半鹽,然后再放雞精,嘗一嘗是否咸味合適,假如不夠的話,再考慮加一點鹽。假如已經加到合適的咸味,再放一大勺雞精,對于需要節(jié)制鹽分的人來說,可能會不利于健康。
此外,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而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至于在烹飪過程中到底是選擇味精還是雞精,范志紅表示,這要看個人的口味請求。一般來說,烹飪植物性食品選擇雞精風味更自然一些,而烹飪動物性食品選擇味精即可到達自然的口味。不過,范志紅同時指出,食品的自然風味才是最為寶貴的,無論應用哪一種,都應該節(jié)制數目,少放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