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燒雞的家常做法有什么?板栗燒雞是一道漢族名菜,屬東北菜、川菜、湘菜等。主要材料為帶骨雞肉、板栗肉。這道菜的特點是補脾胃、強筋骨、止泄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接下來,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板栗燒雞的做法吧。
板栗燒雞的家常做法
加入花椒和八角,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雞肉看起來顏色微黑,但味味道香濃。家常味不要香油和水淀粉亦可。
主料:板栗(350克)雞腿(4個)
1.將板栗在背部開個口或剖成兩半,用開水浸泡5分鐘,去殼去膜。
2.把生姜切成片,青蒜切成段。
3.將雞腿鍘成小塊,反復沖洗漂去血水后,瀝干。
4.炒鍋內放油,油熱后,加雞肉,炒干水分后撈出。
5.鍋洗凈另行放油,放入花椒八角炒出棕褐色,有椒香的時候,下蔥姜蒜炒香。
6.往鍋內投入雞塊,加黃酒、醬油翻炒均勻。
7.往鍋內注入沒住雞塊的水,調入適量鹽,加板栗翻均勻,以中小火加蓋燜燒。
8.鍋內收汁時,加入青蒜苗、雞粉、1湯匙水淀粉翻炒均勻,淋入香油,即可。
9.操作完成,出鍋裝盤。
板栗燒雞的菜品特色
板栗燒雞營養豐富,又有一定療效。成品具有雞肉鮮滑、板栗香甜、汁濃醇厚、色澤紅亮、美觀大方的特點。
板栗燒雞的食療作用
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用于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后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常吃雞肉炒菜花可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防止感冒和壞血病。
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主治脾胃虛弱、反胃、泄瀉、體虛腰酸腿軟、吐血、衄血、便血、金瘡、折傷腫痛、瘰疬腫毒。
栗子對人體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者更為適宜,經常食用能強身愈病。
板栗燒雞的食用禁忌
板栗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但生食難以消化,熟食多量容易阻滯脾胃,故一次不宜進食過多。
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
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
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糖尿病人忌食;嬰幼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風濕病的人不宜多食。
板栗燒雞的家常做法就是以上了,板栗的季節到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板栗除了單吃以外,還可以用來跟雞肉搭配哦!在家可以嘗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