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桂魚屬于什么菜系?松鼠桂魚的做法有什么?松鼠桂魚怎樣去腥呢?過節年夜餐桌上的一道名菜,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松鼠桂魚屬于什么菜系
松鼠桂魚又名松鼠鱖魚,是江蘇省蘇州市漢族傳統名菜。當炸好的鱖魚(或桂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只松鼠而得名。
成菜后,形如松鼠、外脆里嫩、色澤橘黃,酸甜適口,并有松紅香味。
松鼠桂魚的前身是松鼠魚。清代《調鼎集》中有記載為:取鯚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鯚魚,即鱖魚,也叫”鯚花魚,南方人多稱其為桂魚,取蟾宮折掛之意。
據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魚”了,而這道松鼠魚并非用鱖魚作為食材,而是用鯉魚制作,乾隆皇帝曾品嘗過后,贊其美味。后來,這道菜才逐漸發展成用鱖魚制作的“松鼠桂魚”。
松鼠桂魚的做法
松鼠桂魚是桂魚烹飪的其中一種做法,其不僅營養價值非常高,味道也相當美味。那么,松鼠桂魚是怎樣做的呢?
材料:桂魚200克,料酒2克,松子10克,胡椒粉少許,番茄醬10克,植物油500克,濕淀粉50克,食鹽適量,食醋15克
做法:
1、將桂魚去鱗、鰓、鰭、內臟,去掉頭上的皮衣,洗凈,把魚頭斬下,攤開、拍扁。用刀把魚背部的魚骨切掉(不要把魚腹切破),在尾巴處留約1雨的脊骨;
2、桂魚去骨后,皮朝下攤開,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達肉的4/5,不要切破魚皮,在尾巴處開一個口,將尾巴從刀口中拉出;
3、將魚身撒上食鹽、胡椒粉、料酒、濕淀粉(少許)涂勻;
4、炒鍋上火,燒熱后倒入植物油,油熱至七成,將桂魚蘸少許淀粉,放油鍋中炸數分鐘,再將魚頭蘸上淀粉,放入油鍋中炸,炸至呈金黃色撈出,將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擺在魚盤中,裝上魚頭;
5、將松子放在油鍋中,待熟后撈出,放小碗中。5、炒鍋中留少許油,放入少許清湯,加食鹽、糖、番茄醬、食醋,燒沸后,用濕淀粉勾芡,加入熱油少許推勻,出鍋澆在魚肉上,撒上松子即可。
松鼠桂魚怎樣去腥呢
1、河魚有泥味,可先把魚放在鹽水中清洗或用鹽細搓,便能去除異味。
2、夏天,有些河魚有土腥味,烹時影響味道。可先把魚剖肚洗凈,置于冷水中,水里再滴入少量食醋,或放入少量胡椒粉或月桂葉,然后再燒制,土腥味就消失了。
3、炸制河魚時,先將魚在米酒中浸泡一下,然后再裹面粉入鍋作,可去掉土腥味。
4、在炸魚前,先將魚放在牛奶中浸泡片刻,既能除去腥味,又可增加鮮味。
5、魚剖肚洗凈后,用紅葡萄酒腌一下,酒中的鞣質及香味可將腥味消除。
6、加工魚時,手上會有腥味。若用少量牙膏或白酒洗手,再用水清洗,腥味即可去掉。最好使用絞汁后的檸檬或橙子,若生變沒有的話,生姜也可以。
松鼠桂魚的營養價值
1、松鼠桂魚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其實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營養物質,因此食用桂魚,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保證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2、松鼠桂魚中含有脂肪。脂肪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來源,因此食用桂魚,可以保證人們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能量,不會變得手腳無力。
3、松鼠桂魚含有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因此,食用桂魚,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
4、松鼠桂魚所含有的營養物質具有補虛的功效。因為桂魚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臭桂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
5、吃松鼠桂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于肺結核病人的康復。
6、松鼠桂魚具有控制體重的功效。因為松鼠桂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于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松鼠桂魚適宜人群
1、松鼠桂魚適宜體質衰弱,虛勞消瘦的人食用。
2、松鼠桂魚適宜飲食不香,營養不良的人食用。
3、松鼠桂魚對于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
4、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松鼠桂魚。
5、寒濕盛者不宜食用松鼠桂魚。
綜上所述,松鼠桂魚雖然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含有提供人體熱量的脂肪,還有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盡管這些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但是任何事物有益必有弊,松鼠桂魚也不例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松鼠桂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