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粽子是端午必備的食品了,甚至在一些地方粽子都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那么粽子有哪些另類吃法,粽子的煮法?
粽子的另類吃法
吃粽子配煉奶
東莞的枧水粽外皮清淡無味,許多人喜歡在上面蘸些蜜糖吃,不過東莞的藍小姐告訴記者,她喜歡用煉奶來配粽子吃。把粽子切成塊后,蘸上煉奶,既不容易膩,又可以讓清淡的粽子變得有味道。
藍小姐說,粽子要選用枧水粽,如果選用的是咸粽,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讓人感覺到膩。藍小姐說,這種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讓人聯想到西式的餐點,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是她吃粽子時最喜歡的。
紅燒排骨粽子
一直以來粽子大多是被作為主食或甜品食用的,那么您想到過要將它做成菜嗎?有達人就創意出了一款“紅燒排骨粽子”,將排骨和粽子來了個新搭配。具體做法是,先將粽子煮熟后晾涼,切成大小合適的塊狀,煎成金黃色,再將焯過水的排骨炒香,與熬成金黃色的冰糖和蔥段、姜片一起入鍋炒,并加入料酒、生抽等配料炒勻,放入適量的開水燜爛,當燜至湯水濃時將煎好的粽子一起炒勻,裝盤時撒上蔥花和芝麻即可。在紅燒排骨中加入煎過的粽子,既有紅燒排骨的香濃,又有粽子的軟糯,而且沾滿紅燒肉汁的粽子又香又黏特別好吃,會為端午節的餐桌帶來驚喜。
粽子的煮法
將包好的所有粽子放入大鋁鍋(大鍋),加水,水量以粽子煮熟后還淹過粽子為宜(防止缺少水分,中途可添加開水)?稍隰兆由厦娣派舷春玫碾u蛋一起煮。開始加熱,加熱到開鍋后,停火5—10分鐘,目的是為了讓米粘化粘在一起,再加熱時米不會從粽葉中溢出。小火繼續加熱約1小時,再;10—20分鐘后,小火繼續加熱約1小時,粽子即熟。時間長一點,煮出的粽子味道濃郁。
粽子的來歷
公元時期關于粽子的來歷。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粽子的另類吃法,粽子的煮法的相關資料了,希望能幫助到您。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15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