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CIPT2016第九屆(北京)名酒展覽會 暨第九屆世界葡萄酒節CIPT2016 ninth Chinese (Beijing) International Wine ExhibitionAnd the Ninth World Wine Festival 2016年11月17—19日 北京·;展覽中心
主辦單位:酒類流通協會 酒業委員會 協辦單位:商業信息中心 世界葡萄酒聯盟 大會主題:品味高端生活 分享世界美酒 承辦單位:北京明華展覽有限公司 展會回顧—不容錯過的行業盛會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來說,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應該先從陶器的制造開始,否則,便無從釀起。考古學zheng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酒發生了關系,而且當時我國釀酒技術已經開始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而且,我們可以從《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中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
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說明煮熟了的谷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我國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戰國策》:“帝女令儀狄造酒,進之于禹。” 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臺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后,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藥酒意思的解釋。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
至今還能測出成份,zheng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并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 周代,釀酒已發展成獨立的且具相當規模的手工業作坊,并設置有專門管理釀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漿人”、“大酋”等管職。 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zheng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
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zhong國di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于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報名聯絡處:北京明華展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盛世龍源1110號A座A226 郵編: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