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單身人口的增多且獨居趨勢加劇,“一人食”經濟正從過去的“泡面+火腿腸”,升級為涵蓋精致商務餐、單人份酸菜魚、日式料理乃至寵物友好餐廳的多元化選擇格局。中研普華數據顯示,2025年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3%。在消費者對品質、效率與情感滿足的多種需求驅動下,餐飲行業通過“自助化+輕量化”運營降本增效、場景創新,推動“一人食”從“孤獨經濟”轉向“品質獨處”,重塑當代都市人新的生活方式,也為餐飲業開辟出細分增長新賽道。
“一人食”文化盛行
“一人食”即一人就餐、飲食。隨著單人家庭數量增加,“一人食”文化日益盛行,并逐漸成為餐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過去“泡面+火腿腸+雞蛋”套餐、“面皮、麻辣燙+夾肉餅”等隨便對付一口不同,如今餐飲市場的“一人食”品種越來越豐富,且更強調品質,不僅有精致商務餐、單人份酸菜魚、烤鴨,甚至有日式料理、自助烤肉等。無論是堂食還是外賣,都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越來越多餐廳開始專為單人顧客設置就餐座位,并推出實惠單人套餐,年輕消費者也愈發注重食品衛生與出餐效率。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一人食經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一人食”經濟規模將迎來顯著增長,有望突破1.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3%。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獨居人口比例持續攀升,單身群體和空巢青年成為“一人食”的核心消費人群。根據《中國人口就業統計年鑒2023》,我國單身人口已超2.4億人,而老齡化、少子化、不婚主義疊加“主動選擇單身”的趨勢,讓“一個人吃飯”從“無奈之舉”變為“主動選擇”。此時,消費者的需求早已超越“果腹”的范疇。
業內人士分析,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時間管理,讓“高效解決用餐需求”也成為上班族的剛需。傳統餐飲模式在場景適配性與服務效率上的短板逐漸顯現,而“一人食”模式能夠滿足單人快速便捷的用餐需求。
部分“一人食”場景也吸引了家庭客群。例如一些小火鍋品牌,除了一個人就餐的年輕人,也有不少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者。這表明“一人食”并非僅僅局限于單人消費,其靈活的用餐形式也能夠滿足家庭簡單用餐的需求。
“一人食”消費場景豐富,包括商場、社區商業、寫字樓周邊等。在商場里,“一人食”餐廳為消費者提供了在工作之余休閑用餐的場所;在社區商業中,滿足了居民日常便捷用餐的需求;寫字樓周邊的“一人食”餐廳則主要服務于上班族的午餐和晚餐。
除了滿足基本的用餐需求外,“一人食”的消費者還注重餐廳的環境、菜品的質量和口味以及服務的態度等。例如一些小火鍋品牌通過年輕化裝修、隔斷設計等方式,來緩解單人消費的“孤獨感”,同時提供豐富多樣的菜品選擇,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和口味的追求。
創新模式提升運營效率
“一人食”的生意背后,不僅是消費習慣的變遷,也帶來餐飲行業的新思考。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餐飲行業通過更多“一人食”的創新模式,提升運營效率。
在人力成本高企、翻臺率承壓的當下,像一蘭拉面這種“自助化+輕量化”運營模式,提供了一種降本增效的范本。門口的自動售票機實現“點餐—收款—出票”全自助,廚房只需專注制餐無需與食客溝通,前廳無需大量服務員巡臺,這一系列設計讓人工成本占比從行業平均的20%降至10%以內。
更關鍵的是,“一人食”場景天然自帶“高效基因”。消費者用餐目標更明確、節奏更快。數據顯示,一蘭拉面的平均用餐時間比普通拉面店縮短30%以上。這意味著在相同的營業時間內,門店能服務更多消費者,形成“效率越高—成本越低—體驗越好—客流越穩”的正向循環。
另一方面,“一人食”帶動了餐廳消費場景的升級。
要真正讓人們在消費中獲得內心充盈,需要從場景、服務、體驗等多維度構建更完善的生態。如今,餐飲行業已不再局限于“單人餐位”的簡單設計,而是通過多元化場景創新,精準響應獨居者的“便捷、情感、社交、個性化”需求。比如,寵物友好型的餐廳,讓單身養寵人群能夠帶著寵物就餐,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與寵物保持陪伴,滿足了“情感陪伴”的深層需求;24小時餐廳,不僅解決了加班族、夜貓子的就餐問題,更通過暖色燈光,打造出“深夜療愈空間”。
“一人食”經濟的蓬勃興起,正悄然重塑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孤獨經濟”到“品質獨處”,從便捷果腹到情感滿足,預制菜與小份餐的流行,既是快節奏生活的現實選擇,也折射出消費升級背景下個體對生活儀式感的追求。它不僅是餐飲行業的變革,更是一場關于生活方式的革新。它讓忙碌的都市人不再將就,而是以更高效、更精致的方式享受獨處時光。然而,市場的火熱也伴隨著挑戰——如何確保品質、優化體驗,滿足消費者對健康與美味的雙重期待,將成為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業內人士指出,餐飲企業入局“一人食賽道”后,讓更多就餐的消費者實現“從將就到講究的消費升級”。“一人食”豐富的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讓就餐獨處變成了更高級的自我享受。未來,“一人食”或許不再只是簡單的“一人份”,而是承載更多個性化、情感化需求的餐飲新生態。當“好好吃飯”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哲學,“一人食”的進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