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拌螺螄肉能治痔瘡
編輯:威威 發布時間:2013/5/9
螺螄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物質,是水鮮品中的佼佼者。螺螄肉味甘、性寒,可清熱、利水、明目,能治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痔瘡、腫毒等癥。《本草匯言》稱“螺螄,解酒熱、消黃疸、清火眼、利大小腸之藥也”。
此時又逢早春當令野蔬馬蘭頭上市。馬蘭頭又稱紫菊、紅梗菜等,為菊科多年和草本植物。從中醫角度看,馬蘭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利尿消腫功效。對高血壓、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體炎等疾病有好處。其抗病蟲性強,不需施肥料、噴農藥,故不受污染。
原料:螺螄250克,凈馬蘭頭200克,香蔥、姜、精鹽、料酒、白糖、麻油、植物油各適量。
制作:螺螄養清水中,滴幾滴菜油,浸養2天,去除污垢,取出后,再用清水搓擦,沖洗干凈,煮熟撈出(蓋落即可,煮太久肉會老)。再用針或牙簽將螺螄肉挑出,放入清水,去盡殼和腸,洗凈后瀝干水分。鮮嫩馬蘭頭洗凈瀝干水分,燙熟,撈出,切成細末。螺螄肉加料酒焯透后,放入裝有馬蘭頭末的碗內,加調料稍拌。熱油下姜末和蔥末爆出香味,澆上,淋麻油,拌勻即可。
功效:此菜清香鮮嫩,吃后齒頰留香。適宜黃疸、痢疾、痔瘡患者食用。但因螺螄性寒,故脾胃虛寒者、風寒感冒者、胃寒病者、女子行經期間及婦人產后忌食。姚可成《食物本草》說:多食螺螄令人腹痛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