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椒不要過火,否則會有副作用
編輯:薇薇 發布時間:2013/6/17
辣椒在飯桌上是很常見的,它不單單可以被用作調料來調菜肴的味道,它還具有很高的營養成分。據研討表明,每百克辣椒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維生素B、胡蘿卜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資含量亦較豐盛。辣椒能緩解腹痛、止痢、殺滅或克制腸道寄生蟲、延緩冠狀動脈硬化;還能刺激口腔黏膜,增進唾液分泌,引起胃蠕動,加強食欲,增進消化。尤其是氣候嚴冷之時,不少人愛好食用辣椒來抗冷,但應留心以下幾個題目:
1、適可而止對于飲食口味,中醫講究五味調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飲食中對某一口味過度追求,都會造成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進而發生疾病。
首先,辣進肺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效,吃多了則會刺激胃黏膜,并使肺氣過盛,引起人體“上火”,涌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燥、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
其次,過食辛辣食品可使體內濕從熱化,表示為皮膚痤瘡、血壓升高、痔瘡加重、鼻出血等。假如長期大量食用辣椒,則會涌現胃脘熾熱感、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頭暈等,甚至嘔血、尿血、衄血、血壓升高或降落。
2、公道搭配嗜辣者若能公道搭配飲食,就能減少辣椒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
配合涼性食品:由于辣椒偏溫熱,烹調菜肴時,最好選擇具有滋陰、潤燥、瀉熱等功效的食品,如鴨肉、蝦、鯽魚、瘦肉、苦菜、苦瓜、絲瓜等。
吃些酸味水果:一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柚子等)中含有有機酸、纖維素等物資,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道蠕動的作用,能夠幫助常食辣椒的人滋陰潤燥。
多喝開水:吃辣的同時應給身體補充水分;做湯時不妨選擇酸辣湯,能夠生津。
3、因人而異辣味食品雖好,但以下幾種人不宜食用。
瘦人:瘦人多屬陰虛和熱性體質,即所謂“瘦人多火”,常表示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煩躁易怒,吃辣椒不僅會使上述癥狀加重,而易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癥,嚴重時還會發生瘡癰感染等。
甲亢患者:甲亢患者經常處于高度愉快狀況,故不宜吃辣椒等強烈刺激性食品。又因甲亢患者原來就輕易心動過速,過食辣椒后會使心跳加快,加重癥狀。
腎炎患者: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辛辣常要通過腎臟排泄,這對腎臟實質細胞有不同水平的刺激,從而加重病情。
痔瘡患者:假如大量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品,會刺激胃腸道,使痔瘡疼痛加劇,甚至導致出血等癥狀。
眼病患者:紅眼病、角膜炎等眼病患者吃辣椒會加重眼病。在治療過程中,大量食用辣椒、生姜、大蒜、胡椒、芥末等辛辣食品,也會影響療效。
慢性膽囊炎患者:辣椒、白酒、芥末等食品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易造成膽囊緊縮、誘發膽絞痛,患有慢性膽囊炎者應忌食。
口腔潰瘍者:口腔對咸、辣、酸、苦等味道敏感,吃辣椒會加重疼痛。
產婦:產婦在產后一周內,吃辣椒不但使自己“上火”,涌現大便秘結等癥狀,而且還會影響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
其他:患熱性病、潰瘍病、慢性胃腸病、皮炎、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及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也不宜大量食用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