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不是“藥”
編輯:小敏 發布時間:2013/8/2
大蒜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常用的一種調味食品。中所周知,大蒜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那么,對于我們身體任何由于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疾病,都可以用大蒜來治療嗎?對此,專家認為,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
大蒜是人們公認的健身防病佳品,這是因為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酶,在胃中可生成一種辛辣含硫的揮發性植物殺菌素——大蒜素。它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經常食用大蒜對腸道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和殺滅作用。利用大蒜的殺菌功能,在腸道傳染流行期間,每天生食1~2頭大蒜,能起到預防腸道傳染病的作用,防止腹瀉的發生。但是,很多人因此而認為多吃生大蒜也可以治腹瀉,這就完全是一種誤區了。
腹瀉是由于人們受涼或誤食有致病菌的不潔食物后,細菌作用于腸道,使腸壁血管擴張,充血,腫脹,通透性增加。機體組織大量蛋白質和鉀、鈉、鈣、氯等元素,電解質以及液體滲入腸腔,這樣,大量液體刺激腸道,使腸道蠕動加快,增強,因而出現陣陣腹痛,頻頻腹瀉等癥狀。這時,如果吃大蒜,特別是為了治腹瀉而過量吃大蒜,反而加重了腹瀉的癥狀。雖然大蒜有抗菌作用,但還會因有辣性的大蒜素會刺激腸壁,促使腸壁血管進一步充血水腫,使更多的組織液涌入腸內。
另外,過量吃大蒜還會使胃受到強烈刺激而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腹痛等不適,這對于腹瀉患者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所以,急性腹瀉不宜吃大蒜,尤其是生蒜。當腹瀉次數過多時,會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這時可適當進食淡鹽水或稀粥、果汁、醋等食物,也可飲濃茶,起到抑菌作用。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將大蒜作為“萬能藥”使用了。只有科學飲食,才能夠真正成就我們身體的健康。